江苏沭阳:换届建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30 10:45:06 点击率:132
江苏沭阳是一个拥有179万人口的大县。全县34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5.3万人,最多8万余人(不包括县城座下镇)。选好配强乡镇“领头人”事关数万家庭的福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此,该县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着力建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干部基础。
将“熟悉农村、热爱农村”作为基本条件,选派“进村狗不咬”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熟悉和热爱农村是做好乡镇党委书记的前提和基础。这次乡镇党委换届,该县将熟悉和热爱农村作为选用乡镇党委书记的基本条件。新当选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出生于农村的有28人,占82.35% ;农村长大的有26人,占76.47%。除为改善乡镇班子结构专门从市县机关交流到乡镇任职的3名同志外,其他31名新当选的乡镇党委书记,在乡镇工作平均达到15年,最长26年,尽管学历都不低(本科以上91.2%,研究生23.5%),但全是“进村狗不咬”的“泥腿子”干部。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台阶式”成长起来的,在副科级以上岗位服务时间平均达到7年,最长14年;有27人担任过乡镇长,在乡镇长和党委书记岗位上服务时间平均达到8年以上,最长17年。“把这样经常进农家门、吃农家饭的‘狗不咬’干部选为当家人,我们放心。”一位农民党代表选举之后的朴素话语说出了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在确定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的过程中,该县既注重干部队伍年轻化,又不唯年龄,调动了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新当选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为41.8岁,最大50岁, 最小35岁。
围绕“农村需要、农民欢迎”民主公开选人,选出“群众认得上”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县委书记将所有乡镇“走透透”、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赴挂钩联系乡镇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民主公开为核心的换届工作方案。一是公开换届信息。将换届的时间、要求、党委委员和书记的条件标准、产生的程序和方式、相关纪律要求等信息,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网络和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公开发布,让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早知情、有准备。二是公示干部实绩。将近五年来乡镇党委和党委委员、书记候选人的工作实绩特别是干部实绩考核在全县范围内的综合排名情况向群众公示,让群众充分了解干部。三是公开推荐提名。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组织推荐党委委员和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将初始推荐提名权交给基层党员群众。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级组织推荐、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书面推荐和组织平时掌握情况确定考察人选。四是差额考察、酝酿、票决候选人。在公开民主提名的基础上,实行组织考察、通气酝酿、常委会票决等各个环节全程差额,最大限度的扩大民主,最大限度体现竞争择优。五是公开民主选举。实行两种方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干部形象好、工作实绩优、干群关系顺的陇集镇确定为公推直选试点乡镇,实行全镇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其他33个乡镇实行党代表大会选举。由于近些年来,各乡镇党委和干部们工作出色、实绩明显,特别是到2010年底,全县34个乡镇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超千万元,最多达到3.94亿元,全部实现了五年翻两翻,因此,虽然该县乡镇党委换届过程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但选举结果波澜不惊,县委确定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和208名党委委员候选人一起高票当选,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将“发展农村、致富农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创新求实管好用活乡镇党委书记。坚持在创新中求实,在求实中创新,着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管理。一是抓培训。围绕“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训提升乡镇党委书记。2009年以来,该县乡镇党委书记全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轮训一遍,并先后选派10人到省委党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培训,组织20多人次赴韩国、新加坡学习培训。二是抓管理。探索实施勤政廉政承诺制度,要求新当选的党委书记就施政目标和个人廉政要求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探索实施乡镇重大事项党委会公开票决、党代表定期评议乡镇党委和党委书记工作等制度,强进一步化党内监督,规范乡镇党委书记用权行为。三是抓考核。探索建立《乡镇场党(工)委书记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党组织建设、民主测评评价、民意调查评价”在内的科学考评体系,并评选“明星书记”、“落后书记”。探索实施实绩落后书记“代理负责”,连续两次落后的降为副书记“代理负责”,连续三次落后的,责令辞职或予以免职,以此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的责任意识。
坚持“三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激励长期奉献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党委书记。探索实践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甄别、使用干部的方式方法,结合换届人事调整,7名长期在乡镇一线默默奉献、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乡镇长成为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并成功当选。坚持把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注重从从善于做基层工作,能驾驭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以及长期在条件艰苦和偏远乡镇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乡镇党委书记中推荐提拔干部。近五年来,该县先后有15名乡镇党委书记被高配为副县级,2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推荐到市直机关任职;这次新当先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中,有9名被高配为副县级,全县县直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人中,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占6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将“熟悉农村、热爱农村”作为基本条件,选派“进村狗不咬”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熟悉和热爱农村是做好乡镇党委书记的前提和基础。这次乡镇党委换届,该县将熟悉和热爱农村作为选用乡镇党委书记的基本条件。新当选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出生于农村的有28人,占82.35% ;农村长大的有26人,占76.47%。除为改善乡镇班子结构专门从市县机关交流到乡镇任职的3名同志外,其他31名新当选的乡镇党委书记,在乡镇工作平均达到15年,最长26年,尽管学历都不低(本科以上91.2%,研究生23.5%),但全是“进村狗不咬”的“泥腿子”干部。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台阶式”成长起来的,在副科级以上岗位服务时间平均达到7年,最长14年;有27人担任过乡镇长,在乡镇长和党委书记岗位上服务时间平均达到8年以上,最长17年。“把这样经常进农家门、吃农家饭的‘狗不咬’干部选为当家人,我们放心。”一位农民党代表选举之后的朴素话语说出了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在确定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的过程中,该县既注重干部队伍年轻化,又不唯年龄,调动了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新当选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平均年龄为41.8岁,最大50岁, 最小35岁。
围绕“农村需要、农民欢迎”民主公开选人,选出“群众认得上”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县委书记将所有乡镇“走透透”、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赴挂钩联系乡镇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民主公开为核心的换届工作方案。一是公开换届信息。将换届的时间、要求、党委委员和书记的条件标准、产生的程序和方式、相关纪律要求等信息,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网络和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公开发布,让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早知情、有准备。二是公示干部实绩。将近五年来乡镇党委和党委委员、书记候选人的工作实绩特别是干部实绩考核在全县范围内的综合排名情况向群众公示,让群众充分了解干部。三是公开推荐提名。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组织推荐党委委员和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将初始推荐提名权交给基层党员群众。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级组织推荐、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书面推荐和组织平时掌握情况确定考察人选。四是差额考察、酝酿、票决候选人。在公开民主提名的基础上,实行组织考察、通气酝酿、常委会票决等各个环节全程差额,最大限度的扩大民主,最大限度体现竞争择优。五是公开民主选举。实行两种方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干部形象好、工作实绩优、干群关系顺的陇集镇确定为公推直选试点乡镇,实行全镇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其他33个乡镇实行党代表大会选举。由于近些年来,各乡镇党委和干部们工作出色、实绩明显,特别是到2010年底,全县34个乡镇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超千万元,最多达到3.94亿元,全部实现了五年翻两翻,因此,虽然该县乡镇党委换届过程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但选举结果波澜不惊,县委确定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和208名党委委员候选人一起高票当选,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将“发展农村、致富农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创新求实管好用活乡镇党委书记。坚持在创新中求实,在求实中创新,着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管理。一是抓培训。围绕“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训提升乡镇党委书记。2009年以来,该县乡镇党委书记全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轮训一遍,并先后选派10人到省委党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培训,组织20多人次赴韩国、新加坡学习培训。二是抓管理。探索实施勤政廉政承诺制度,要求新当选的党委书记就施政目标和个人廉政要求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探索实施乡镇重大事项党委会公开票决、党代表定期评议乡镇党委和党委书记工作等制度,强进一步化党内监督,规范乡镇党委书记用权行为。三是抓考核。探索建立《乡镇场党(工)委书记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党组织建设、民主测评评价、民意调查评价”在内的科学考评体系,并评选“明星书记”、“落后书记”。探索实施实绩落后书记“代理负责”,连续两次落后的降为副书记“代理负责”,连续三次落后的,责令辞职或予以免职,以此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的责任意识。
坚持“三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激励长期奉献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党委书记。探索实践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甄别、使用干部的方式方法,结合换届人事调整,7名长期在乡镇一线默默奉献、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乡镇长成为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并成功当选。坚持把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注重从从善于做基层工作,能驾驭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以及长期在条件艰苦和偏远乡镇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乡镇党委书记中推荐提拔干部。近五年来,该县先后有15名乡镇党委书记被高配为副县级,2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推荐到市直机关任职;这次新当先的34名乡镇党委书记中,有9名被高配为副县级,全县县直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人中,有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占6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