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未必都“酬勤”
作者:李宣 发布时间:2011-12-09 16:05:00 点击率:273
“天道酬勤”是一句人们熟知的格言,意思是说,自然界和社会总是厚爱和报答勤劳的人,总是给勤劳的人得到好处。确实,一些时候,“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只要拥有勤劳,人们总是能得到相应的收获,甚至是丰厚的收获。“天道酬勤”这一格言昭示我们,不论办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勤劳奋发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事情,做出成绩。
然而,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知识密集型、发展集约型、相互竞争型的今天,单靠勤劳难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天道”不一定总是“酬勤”。不少时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干事创业,单靠勤劳是往往难以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的。这是因为人们是否有所作为,决不是单纯取决于当事者的勤劳,而是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拥有相应的智慧。如果勤劳的人缺乏相应的智慧,再勤劳也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勤劳与智慧相比,智慧更靠得住,“天道”更“酬智”。
缺乏正确目标的“勤劳”难以成事,智慧能帮助人们确立勤劳的正确目标。人所共知,办任何一件事,都应当有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所有的勤劳努力都是围绕着工作目标而展开的。方向目标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事情得失成败。因而,确立正确的方向目标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如果单靠勤劳努力而缺乏确立正确目标的智慧,选择的目标不切实际,这样的“勤劳”,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奔波、劳而无功的空忙;如果选择的方向目标错误,越勤劳越会“南辕北辙”,离正确目标越来越远,这样坚持下去的“勤劳”必将遭致失败,最终落得适得其反的结果。缺乏正确方向目标的勤劳,是徒劳无用的勤劳。
缺乏科学方法的“勤劳”劳而无功,智慧能使人们在勤劳中运用科学方法。要办成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讲究和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如果不研究成事的方法技巧,不用得当的方法办事,只讲勤劳不讲科学,即使“勤”再能补“拙”,这样的勤劳只能是盲撞,再“勤劳”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仅凭愚公一家人(包括被感动的邻居)使用原始的苦力去搬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但因其智慧实在欠缺,勤则勤矣,劳则劳矣,苦则苦矣,但能有什么结果?穷尽全力的勤劳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苦撑空忙、无效劳动。因此,明智的人总是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出发,选择做能发挥自己专长的事,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只有这样,勤劳也才可能发生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勤劳干事的同时,一定要悉心研究相关事物的内在规律,尽量弄清“怎样做更好”的问题,然后努力去做,使勤劳获得良好的效果。
缺乏团队合力的“勤劳”难成大事,智慧能使勤劳的人凝心聚力。不可否认,有些时候,个人的勤劳努力也确实能办成一些事情。但在当今社会,一个勤劳奋发的人要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很多时候单靠个人的勤劳是难以成事的。办事情,促发展,如果单凭个人勤劳努力,即使其能力再强,能耐再大,也是难有大的作为的。有智慧的人深知这一点。他们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凝众人之心,聚群体之力,把各方面的人凝聚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将个人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群策群力干事业,促发展,借群体之力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由此看来,我们要干事,要发展,固然离不开勤劳,但在干事发展的“勤劳”中,如果不确立正确的方向目标,不采取科学的方法技巧,不凝聚众人之力发挥作用,再“勤劳”也难以实现预定的奋斗目标,甚至越“勤劳”越会出现“事倍功半”、“背道而驰”的结果。勤劳者选择正确目标离不开智慧,采取科学的方法技巧离不开智慧,充分发挥众人的聪明才智离不开智慧。智慧决定着勤劳者的工作成效和努力成果。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单纯依靠勤劳而是依靠智慧才能取得成功。无数事实证明,自然界和社会总是垂青、厚爱并成全有智慧的人。拥有勤劳和智慧,才能使人们聪明地、富有效率地开展工作。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天道”不一定都“酬勤”,“天道”始终“酬智”。
拥有勤劳和智慧,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的求解,我们才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创造佳绩,推进发展。我们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思考,不断增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勤劳产生应有的效果,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更有作为。(来源: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