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不要让“农家书屋”成摆设
作者:张凌云 发布时间:2015-04-13 11:21:06 点击率:57
“胸藏点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提高修养,提升气质。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一个人积累知识、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志存高远。
作为文明古国,古时我们曾有匡衡“凿壁借光”等好学的典故,但当前我国陷入了“阅读危机”:据网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62本。
农村的阅读量同样令人堪忧。目前很多行政村成立了“农家书屋”,配备了不同类型、种类丰富的书籍,但借阅率极低,村组干部不读书,党员群众不读书,甚至在假期间也没有学生借阅书籍,许多“农家书屋”空成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农村群众在农闲时节,习惯以聊天、喝酒、打麻将等方式休闲,在电子书普及的今天,也有人会利用电脑、手机阅读,但阅读内容大多是玄幻、穿越、武侠等小说,内容空乏、仓促浏览、缺乏思考,来不及咀嚼即吞咽而下,恰似囫囵吞枣,空有过程而无收获。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目前,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完全焕然一新,但笔者认为,与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相匹配的,应是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思想道德文化的不断提升,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而阅读是终身学习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群众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习的意识,缺少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村党总支或村民委员会应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可以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定时开展党员阅读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让党员群众慢慢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农家书屋”书籍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的理论文章可以让党员更加详细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提高党性修养,增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国学经典和哲理类书籍可以让人增长智慧、修身养性,懂得人生的真谛和“舍与得”,以一颗平和宽容、淡然豁达的心灵来面对人生;励志类书籍可以让人拒绝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保持奋发进取的状态;农村实用技术类书籍和音像制品音像光盘制品可以让村民更直观、更方便地学科技、用科技,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信息传播快捷、社会浮躁不安、速食浅薄的年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对阅读者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自醒和沉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