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五抓五注重”确保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取得实效
作者:施新弟 杨金华 发布时间:2014-08-29 09:14:05 点击率:33
洱源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 采取“五抓五注重”的有力措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取信于民,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抓全面“回头看”, 注重查漏补缺。坚持进度服从质量,边总结边深化,克服“过关了”、“歇口气”的错误思想,防止“松一松”、“缓一缓”的不良倾向,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抓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后续工作的落实,做到思想不松懈、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围绕“学习教育是否扎实、查摆问题是否聚焦、自我剖析是否深刻、谈心交心是否充分、开展批评是否认真、边查边改是否见效”“六看”要求,查找不足,及时总结。抓紧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进一步促其真正看出问题、找到差距,不足的要“补课”,不够的要“加把火”,走了过场的要求坚决返工重来。对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按照“好、较好、一般”3个等次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该“补课”的“补课”,改“返工”的“返工”。
抓“两方案一计划”制定,注重长效机制。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好本镇乡本部门的“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来制定,防止走神散光,防止以具体细微的业务工作代替作风建设,制定的各项整改方案和计划要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见人见事见举措。同时,各参学单认真撰写好“三个清单”,即查摆出来的 “问题清单”、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意见清单”和整改落实环节的“整改清单”。“三个清单”围绕“四个回应”,即回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回应对照检查材料查摆的突出问题、回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党组织和督导组点明的问题,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满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查摆出来的具体问题,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逐项分析研究、列出问题清单,切实把握好整改什么、怎么整改、谁来整改、什么时间整改,说到做到,立行立改,言必信,行必果。
抓“四风”问题持续解决,注重长久落实。对23个专项整治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整治,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将“边学边查边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严、抓实,以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的良好成效来体现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检查“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做到即知即改。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紧盯不放,逐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加以整改,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坚持扭住“四风”突出问题不放抓整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动真碰硬,真查真纠,真抓真改。坚持敞开大门抓整改,整改过程要让群众监督,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要盯住不放,做到事事有回音。
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注重群众实惠。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从软弱涣散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对症下药,找准抓手,共同研究制定好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重点、整改时限、整改措施,责任主体,普遍实现晋位升级。依据地域特色,“三农”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盘活集体资源,寻找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风险低的项目,通过“搭桥引路”,争取政策帮扶和有关部门支持启动资金,发展集体经济。着重抓好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的执行,做好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支部制度等相关制度,着力解决“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充分整合党建扶贫、“联乡驻村”等资源和力量,实施县乡领导挂点督促指导,集中力量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工作。2位州委领导、10名县级及镇乡党员领导干部联系9个后进村,负责联点的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实地调查,全程指导整顿,解决突出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村级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集思广益、发扬民主,最大程度地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与拥护。
抓今年“收口”和明年谋划工作,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科学安排第三环节的各项工作,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县委确定的39项重点项目和8项重要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改进作风与推动发展齐头并进。进一步树牢“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科学理念,全力抓好水质提升、治理责任落实与监督执法、“两污”设施运作与经营、湿地公园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等各项工作,争做全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的排头兵。化压力为动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各项工作,巩固二季度,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超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切实把各项工作的成效体现在惠民生、促发展的要求上,让群众看到信心、看到变化、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