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 第38期
作者:县委“活动”办 发布时间:2014-04-18 15:17:53 点击率:58
洱源县深入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简 报
第38期
中共洱源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4月18日
Email:eysqbxcz@163.com
学习先进
● 故事宛如一首歌 ● 花开小院满庭芳 ● 大爱无言
故事宛如一首歌 洱源县卫生局机关党支部书记 严云昌 我叫严云昌,来自洱源县卫生局。1981年开始,我与李桂科共事,是多年的好朋友。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李桂科为患者办好事的故事很多,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几个片段。 走近麻风病人 1981年4月,李桂科在洱源县卫生防疫站皮防科工作,主要负责炼铁乡山石屏疗养院麻风病防治工作。当时,人们对麻风病普遍有畏惧心理,对病人有歧视,人们常说“麻风病能治得好,鸡枞也能种得活”。作为从事麻风病防治的李桂科自己也有顾虑,家人更是极力反对,母亲一次次的掉眼泪、担惊受怕。后来,看着儿子一次一次地从麻风病人集中治疗点回来,一次一次的安然无恙,再听李桂科讲述山石屏疗养院的故事,母亲被感动了,悬着的那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点燃希望之光 麻风村里没有学校,附近学校又不接收这里的孩子上学。看着这些孩子整日在自己跟前晃悠,李桂科心想,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果连厕所上男女字样都不能分辨,岂不要闹笑话?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93年,采用复式教学的小学在山石屏疗养院应运而生。然而孩子们教材又是一个难题,李桂科多次向县新华书店反映和争取,感动了县新华书店的全体职员,他们从原先的不理解到积极支持,索性把教材一次拉到炼铁乡。后来,这些孩子在老师及李桂科等人的感召下,发奋读书,很多都学有所成。 冰雪融化是春天 麻风病人的医治经历了一个传奇的历程。五六十年代,由于,那时缺医少药,治疗难度大,加之社会上对这个病的认识也不全面,就采取集中隔离治疗。到1963年前后,洱源县境内有玉石厂、干海子、洋芋山、山石屏等4个点。1983年,洱源县率先实施变集中治疗为社会化(在家)治疗。直到2000年,除了山石屏,其它几个点的麻风病患者几乎都治愈了。这个了不起的成绩,凝结了以李桂科为代表的一大批医务工作者的大量心血,而这过程中的种种不易和艰辛,只有他们才能体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麻风病菌被有效控制住了,但是,因病致残甚至有些严重的患者,不做手术是不行的。当时县里条件差,怎么办?李桂科多次到州防疫站皮防科反映情况,请求援助,州皮防科彭医生被深深感动,亲自来洱源给患者做了垂足跟腱移植术和足底溃疡清创术等手术。患者杨某原来是木匠,患病后丧失了劳动能力,经过手术康复后,他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做木活。欣喜若狂的他给皮防科送来了亲手制作的题有“看见你们格外亲”的牌匾。
曾在许多日子,李桂科的故事,犹如一串串浪花不停地翻涌于我的脑海深处。他的故事宛如一首歌,唱出了人世间的至善至美,唱出了李桂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无怨无悔。
花开小院满庭芳 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李亚雄 我叫李亚雄,来自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李桂科的同事,李桂科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33年,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深深的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身边所有的同事。 李桂科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自己还购买了许多书籍,坚持自学,并虚心向同事学习,每次外出开会或出差,他总是想办法向专家请教。1989年,他到南京医学院麻风知识培训大专班学习一年,并积极参加福建漳州全国麻风康复培训班、陕西汉中全国麻风病小外科手术培训班等学习活动,光是学习笔记就记了16本。 李桂科是一个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的人。参加工作以来,他共发表有关麻风病方面的科研论文26篇,其中荣获大理州卫生系统优秀论文奖10篇,荣获县科技进步奖6项,荣获大理州卫生系统新技术、新项目奖7项。 李桂科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人。他满腔热忱,孜孜以求,带领县防治队伍,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使山石屏疗养院的麻风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逐渐康复。他还率先在省内开展麻风足底溃疡家庭治疗手术,曾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与比利时麻风康复合作项目、中国与英国麻风康复合作项目的现场实施工作,使麻风残疾者得到康复,保护了劳动力。组织开展了“氨苯砜加利福平治疗麻风复发调查研究”,组织实施了“消除麻风特别行动计划(SAPEL)”项目、“消除麻风运动(LEC)”项目,使麻风病人得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不留残疾。他积极争取到广东汉达康复协会的帮助,先后免费为病患者做了8例白内障复明术,43例外眼手术。在以他为主的广大疾控工作者的努力下,全县麻风病患病率从历史最高年的27.3/万降至0.34/万,下降了98.75%。 李桂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为消除人们对麻风病的歧视与偏见,他积极宣传“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深入到病患者家中开展康复理疗活动,亲手为他们清理溃疡、泡足、剪指甲、擦油。每到麻风康复者家中做客,他都和他们同桌吃饭,一起拉家常,使周围人群消除恐惧心理,减少歧视与偏见。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自然,望天外云卷云舒。”正是有了这样一颗平常心,33年如一日,李桂科扎根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默默实干,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疾控人为有他这样的同事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我们疾控中心的全体干部职工将以他为榜样,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积极贡献力量。
大 爱 无 言 洱源县医院退休职工、李桂科妻子 杨芬 我叫杨芬,是李桂科的妻子,我与老李1983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当初愿意嫁给他,是因为他人品好,心地善良,做事情认真负责。我们在一起生活了30年,因为他的这些性格,我跟着他受了很多苦累很多辛酸,但我总觉得和老李在一起很踏实,很幸福,我就在这里和大家说说我家的老李。 我家老李总是很忙,有忙不完的工作。他许多时候一个月中有20多天都在下乡,亲戚朋友请客办事都已经习惯了老李不在场,都知道他在忙工作,两个孩子也习惯了老李不在家,从小就很懂事。但是,我一个女人上班还带两个孩子很困难,心里对老李有意见,和他吵过、闹过,让他干工作不要那么认真,不用那么主动,可以就行了,但老李听不进去,丝毫没有动摇他干工作的态度。 我家老李和蔼、体贴、很有责任感。他从来不打孩子,都是耐心地讲道理,以身作则地给孩子们做榜样,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我身体一直不好,1984年患过视神经乳头炎,曾双目失明过,1992年患肾病住院,2003年做过右肾切除手术,在生病住院期间,都是老李细心地照顾我,帮助我战胜病魔。老李虽然工作忙,在家的时间少,但他一回家就什么都做,尽量为我分担,不让我累着。 我家老李很节约、十分孝顺父母。一辆1986年买的自行车骑到现在,他下乡、回老家都骑。老李不抽烟,他跟孩子们说,我不抽烟,烟钱够你爷爷奶奶的零花钱,现在我的孩子也不抽烟。老李是个孝子,对父母非常孝顺。他老家在农村,又是长子,为了替父母分担,他什么事都做,年轻的时候,每到农忙时间周末他都回家帮忙,兄弟姊妹的事他也帮忙操劳,免得父母担心。母亲的身体不好,近70岁时患过中风,在母亲中风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就回10余公里外的老家照顾母亲,坚持数月,经过他的细心护理和照料,母亲恢复较好且能够走路,安度晚年,80岁才去世。老父亲现在80多岁,老李只要周末有时间都会骑着他的自行车回老家看望老人,几十年来都没有变过。 我家老李对麻风病人特别关心。许多病人会乘着星期天赶集的机会来家里找他,很多孩子路过县城时也都会到我们家吃住,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记得有一个小男孩刚出来上学时非常的内向,到家里来也不敢跟我们说话,我们全家都主动和他交流,鼓励他多和其他人接触,现在这个孩子经过几年的锻炼后活泼多了。 我家老李一生的心血就是为了麻风病人,麻风病人及家属是他一生的牵挂,他把麻风院当成家,把麻风病人和他们的子女当作亲人,他总是把麻风病人摆在第一位,坚持了33年,忙碌了33年,从来没有松懈过,也没有说过什么大道理,一直就是这样辛勤的工作,默默地忙碌。看着他忙得有滋有味,精神愉快,我们全家也很快乐。现在,孩子们长大成人了,我也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支持他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