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赌博之风盛行的调研报告
作者:华瑾娟 发布时间:2014-12-31 17:05:27 点击率:831
当今农村“普遍”存在着一个社会现象,就是赌博的风气盛行且有蔓延之势。这样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严重挫伤了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此次实地调研,对农村赌博风气肆意蔓延的现象进行了进一步地剖析,目的是为了遏制这种不正之风,唤醒广大沉迷于赌博的人们,促进新农村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一、 调研样本的概况
牛街乡,地处云南洱源东北角,东与鹤庆县接壤,西北与剑川县山水相连,地处三县交界的地方,有214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居住着汉、白、彝、傈僳等8个民族,全乡下辖11个村委会,包括西甸、西坡、牛街、大同、白塔、太平、上站、福和、福田和大松坪。
二、 调研方式
调研主要采用自由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被调查的人数中男性约占70%,女性约占30%。主要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辩证,并在此基础上对赌博风气盛行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及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三、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赌博之风盛行的原因
1、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村民有了很多闲余时间,但休闲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并无其他,因此很多村民就选择了打麻将、斗地主等带有赌博性质的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
2、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导致赌博现象盛行的重要原因,在受访的人员中,有50%的人只是小学文化,还有10%的人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文化结构使得村民们根本就无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如阅读、写作、书画、棋艺、音乐等等。
3、利益驱动也使赌博窝点泛滥,调查中获悉一张麻将桌一天的桌费收入最少也有50元,60%的赌桌及场地提供者认为与其外出打工劳心费力,不如看好麻将桌来钱容易。同样,赌徒越陷越深也是因为利益驱使,某天赢了钱就觉得这种方法来钱太容易,于是继续赌博;而输了钱的就拼命想把钱赢回来,从而输输赢赢,深陷其中。更可怕的是有黑势力还从中发现了商机,给那些输了钱的人发放“高利贷”用以扳本从而牟取暴利。
4、相关部门管理力度不够不能有效遏制赌博之风。现在的赌博活动较之以前已经逐渐公开化,赌博的方式也更加生活化,以前用来娱乐、打发时间的打麻将、斗地主等,现在也成了赌博的主要手段,菜场边,公路旁,商店内,村民家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人们三五成群在进行赌博活动。但据部分受访人员反映公安部门的抓赌力度并不强,只是随便拍几张照,罚点款而已,此种惩罚对参赌人员几乎没有什么威慑力。
5、赌博与娱乐的界限模糊不清,在走访中,大部分村民认为“打麻将”、“斗地主”只是一种“娱乐”,在他们的思想认识当中,小赌不算赌,只是“玩玩”,既不偷又不抢,输赢也是你情我愿的事;大赌即赌资数额大的才算赌博。这明显是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不能分清赌博与娱乐的界限。
6、参赌人员越来越狡猾。现在的小赌多在白天,地点多在农户家中或是较大的村内商店,隐蔽性并不强,路人皆知,也无人在意。但大赌就恰恰相反,参赌人员利用山区地势不平、道路崎岖,人员容易隐蔽和疏散等特点,多选在偏远隐蔽的地方进行赌博,且地点不固定,还安排专人放哨,参赌人员一般也不直接用现金,而是使用各种筹码、牌片,赌博的手段和花样也层出不穷。这些都给公安人员辨认和抓获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农村赌博之风盛行的危害
1、赌博败坏乡风民俗。赌博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陋习,与党中央提出的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新农村所要培育的新农民背道而驰,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一种恶性辐射。
2、赌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现在的农村,不管是农闲还是农忙的时节,都能在牌桌上见到农民的身影,总有人忘不了要“摸几把”。坐到牌桌上的人,赢了的还想赢,输了的想扳本,这样 “一坐不起”自然就会耽误干农活,耽误做饭、耽误看孩子等等,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生产和收入,最终的结果必是影响生活。
3、赌博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一定的经济条件是维系家庭稳固基础,长期陷入赌博,输掉的是金钱,往往导致家庭财力亏空,极易引发家庭矛盾。现实生活中因为赌博导致家庭不和的现象比较普遍。赌博的人,给家庭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给家人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据有关资料统计,赌博已成为导致离婚的第二大因素。家长参与赌博的家庭争吵不断,子女疏于管教,老人无力赡养,以至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再者“玩物丧志”,长期沉湎于摸牌赌博的人,不可能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更不可能有时间有精力去学习和工作,从而碌碌无为。
4、赌博易引发刑事案件,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发展。赌博不但时常引起打架和偷窃事件,而且严重的会酿成伤害、抢劫、杀人等犯罪。大量事实表明,赌博有百害而无一益,赌博歪风不仅扰乱生活秩序,而且危害社会稳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颗毒瘤。
(三)治理农村赌博之风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拒绝赌博。禁赌工作要以舆论宣传为导向,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有关法律,从法治的角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禁赌意识和积极性,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了解赌博行为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追究。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赌博对社会、家庭、个人和下一代的危害,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洁身自好,抵制赌博。
2、加强纪律约束,从法规上禁止赌博。执法部门应认真彻查,执法必严,对所有的参赌人员都要从严处理。首先要坚持就地处罚的原则;其次要把赌博和打牌娱乐作出明确的界定;最后还要以赌资的多少和情节的轻重来确立不同的处罚和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另外还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起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调动群众监督和举报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反对赌博、厌恶赌博、禁止赌博的良好氛围。
3、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从就业中疏远赌博。赌博在农村根深蒂固,仅靠农民自觉和营造氛围还不够,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要让人人都有事做,试想村民们正事都忙不过来哪还能有时间去赌博。因此解决就业是根除赌博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以下三点做起: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人员,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二是坚持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转移相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原则,牡蛎拓展村民转移就业的渠道;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联营、股份合作经济等,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各地政府应制定宽松、公正的政策,鼓励、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个体、私营经济等给予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个体、私营、联营、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就业比重。
4、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从精神上远离赌博。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是禁赌的良策。乡村两级要经常组织村民们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广大群众参与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提供平台和空间,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要督促各村基层组织在节日或农闲时,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唱歌、跳舞、绘画、书法、棋艺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培养村民对文化的热爱和给村民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达到不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可谓是核心主体,因此农民本身的思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而赌博陋习却严重地腐化了农民的思想,制约着农民的进步,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遏制农村的赌博之风迫在眉睫。(牛街乡上站村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