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无小事
作者:马炜青 发布时间:2014-11-28 17:20:18 点击率:62
自洱源“3.03”地震以后,我进入炼铁乡前甸村委会,参与恢复重建锻炼至今已一年有余,“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这句入职前的誓言依然没有淡忘,但在大环境的淬炼、特别是最近一件小事的影响下,我的工作理念发生了转变。
2014年10月的一个下午,村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去县里办业务,村委会副主任和监督委员会主任下乡去协调土地平整项目,我一个人在村委会值班,这时来了一位大伯,大伯衣着简朴、举止谨慎,有着乡村特有的质朴,我便露出笑容上前接待,几经询问,得知原来大伯家里不幸发生了意外:大伯有一独子,又得一孙女,但因为一些原因,儿子与儿媳于2003年离异,孙女由儿子抚养,不幸的是,儿子于2005年意外身亡,此时原儿媳已另嫁他人,孙女只能由大伯抚养。老人带着小孩,生活越来越困难,老人希望能申请民政救济,请村委会开具一份证明材料。听到这个情况,我心里一紧,我能做的,就是写好这个简单的证明,让大伯办得顺利,我立马写了一份稿子,向大伯确认情况以后誊写盖章,检查一遍之后交给大伯,对大伯说,如果有什么不对的你又来找我,需要什么材料我帮你写,叮嘱之后送大伯出门。我心里一阵满足,为人民服务,也可以是这样的小事。然而不一会,大伯又回来了,我上前询问,得知是证明材料出了问题,细细一看,果然是我犯错误了,因为粗心大意,我把时间写错,“2003年离异,2005年意外身亡”错写成了“2013年离异,2005年意外身亡”,我红着脸连忙道歉、连忙重写、一个字一个字检查……
尽管大伯没有责怪因为我的失误让他白跑一趟,但是我至今忘不了犯错的尴尬局面,只是一个错字,谁也难免犯错,然而是我的失误,致使年迈的大伯多走了一趟,而且是在我抱着“服务群众”态度的情况下,让一为老人因我失误而受累,损害的是党员服务群众的形象,时至今日,我依然在为自己的失误自责,从整理恢复重建资料的办公室走进重建工地包保农户、参与施工;从新农合等业务的办理到下乡进行协调调解、采集信息资料;从上山扑火到下乡发放生猪……服务群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在基层接触和接手的事务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写这一份证明,我最初的理念,是到基层锻炼自己、积攒“门票”,让自己有高效的办事能力来胜任今后的工作,然而在进入灾区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基层党员的影响下,在为重建工作的实践中,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中,我这一个大学生村官虽没有作出突出贡献、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却在所接手的一件一件小事中,慢慢转变理念、调整心态;慢慢融入群众、心系群众;慢慢形成服务的意识,不仅仅只在意自己的成长。2014年10月份的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基层无小事,也正因为这件难忘的小事,今后的我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会更加认真负责,对小事的坚守,就是村官人生的价值。(炼铁乡前甸村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