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碧湖镇永联村养殖业调研报告
作者:杨治熹 发布时间:2015-01-05 10:38:25 点击率:49
近年来,茈碧湖镇永联村养殖业生产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村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村养殖业生产形势,我对永联村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研,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联村委会位于县城东北部,茈碧湖、海尾河以东,小洱路、腾飞路、214国道线与大丽高速公路连接其间。辖11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54户,6380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93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413亩,人均耕地1.014亩;拥有林地5520亩。全村以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蚕豆、玉米、烤烟、大麦、马铃薯等,畜牧业家畜禽以饲养奶牛、猪、鸡为主,林产品主要有梨、梅子、核桃等。
近年来,在村党总支部、村委班子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和电话。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实行了卫生改厕和家畜圈养,血吸虫病途径得到有效控制。新修机耕路12公里,建设村内水泥路21.5公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生态宜居的新农村逐渐显现。
二、养殖业现状
该村2013年存栏牛3540头,存栏羊25只,存栏猪2950头,其中能繁母猪625头,存栏鸡9500只。养牛、养羊、养猪集中在大佛村、小营村、大营村、周礼营等。通过走访,全村养殖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传统养殖业户数多、规模小。涉及养殖业的农户有1336户,占全村农户的87%,从目前情况来看,有效益、成规模的养殖农户有5户,占全村农户的0.3%,养殖业作为副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2、适应市场能力好、效益好。永联村处于城边区,素有经商习惯,部分农民对市场需求比较敏锐,信息也灵通。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养殖业比较效益低下、不少农民放弃养殖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扬,一个劳动力的短工价格都在80—120元/人·天,以养猪为例,随着养猪成本的不断上升,一般农户家庭散养一头猪不计算养殖风险,仅可赚200—600元/头,(仔猪自繁殖开始可赚400—1200元/头)时间需要4个月,养一头猪不如打一两天工。农民从比较效益中,看到养猪的比较效益太低。规模养殖虽有效益,但要投入资金、场地、技术,许多农民力所不能及。
2、饲养技术水平低。
目前多数农户养殖业处于传统经济模式,以养羊为例,养羊仍采用放牧为主,饲养为辅,羊舍过于简易,甚至露天饲养,羊群容易出现“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现象。养羊饲料来源主要以青草和普通秸秆为主,养羊户以普通秸秆喂养,所喂饲料往往不经过加工调制,导致消化利用率低,不仅造成饲料资源的极大浪费,且喂养的羊生长缓慢,粗放喂养,缺乏技术的问题比较突出。
3、缺乏良种意识或积极性不高。
本村羊的品种以本地绵羊为主,优良品种羊少。繁殖和生长速度缓慢,再加上养羊户绝大多数是近亲繁殖,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因近亲繁殖而造成的品种退化,影响羊的繁殖质量,造成羊的品种退化。虽然有人工授精等新技术,但目前一家一户靠近亲繁殖的状况还是比较普遍。
4、养殖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多数养殖户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需要对现有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实行技术人员和养殖户一对一长期帮扶,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
四、建议采取的措施
1、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我村养牛、养羊、养猪规模示范户的作用,动员农户在对比中看效益,效仿跟进,让群众养有信心,干有样板,学有榜样。
2、建立健全繁育基地。
充分利用规模养殖户繁育点的作用,重点繁育小尾寒羊作为基础母羊,提高产羔率,与波德旦和陶赛特杂交,培育出优质肉用羊。
3、鼓励种植牧草,积极开展饲草、饲料的加工调剂。
要扩大养殖规模,必须要有充足的饲草、饲料来源。鼓励农户多种牧草,饲草青储氨化,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提高饲草的品质。
4、切实做好疫病防治,普及防疫知识。
加强村防疫员管理培训,做到平常搞预防,关键时候用得上。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优势资源,组织农户学习畜禽饲养、防疫知识,使每个养殖户都能掌握到一门饲养,防疫方面的技术。(茈碧湖镇永联村委会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