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四措并举抓实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作者:李伟 张培勋 发布时间:2015-11-04 14:55:54 点击率:47
洱源县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构建与流动党员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新机制,采取四项措施,不断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齐抓共管,实行台账管理。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采取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方式,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范围内的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外来和外出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外来外出情况和持证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立起完善准确的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共有流动党员705名,其中外来流动党员125名,外出流动党员581名。同时,全县各级党组织自下而上,坚持每月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及时更新,定期整理,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帮带服务,推行结对联系。对外来和外出流动党员,各基层党组织采取“1+X”的结对联系方式,安排专人结对联系,并将基层党组织指定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流动党员登记时予以明确,记录到《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外来(出)流动党员登记表》中。目前,全县共有398名镇村干部分别结对联系705名流动党员,做到了结对帮带全覆盖。继续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编号实行统一管理,各基层党组织结对联系人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等传统节假日,积极与帮带对象联系,采取上门、代办、邮寄等多种措施,督促他们及时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截止目前,全县共累计发放581本《流动党员活动证》,实现了全部持证的目标。积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结对联系人采取电话和书信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与结对对象联系,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现状,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同时将党的重要政策、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及时传达给流动党员,使他们身在外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努力做到“流动不离党,人散心不散”。
共促共建,开展集中组建。按照有利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各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的方式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结合流动党员工作实际和流动党员特点,切实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县委组织部成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各镇乡、各村相应成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所,采取窗口服务、热线电话预约服务、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流动党员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严格管理,完善考核机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与农村(社区)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社团党建等有机衔接,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做到工作有布置,管理严要求,年终有考核,促使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