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记洱源县炼铁乡山石屏党支部书记李桂科
作者:尹立宪 发布时间:2016-06-13 16:08:55 点击率:155
李桂科35年如一日坚守在山石屏麻风病疗养院,精心为病人治疗、真心为病人服务,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实际行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昔日人们“谈麻色变”的麻风村建设成“幸福院”。
孜孜不倦,历经艰难终无悔
山石屏疗养院成立于1953年,是专门对麻风病患者进行隔离式集中治疗的医疗机构。1981年4月,李桂科到山石屏疗养院工作,负责对疗养院的81名麻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初到疗养院,李桂科除了要面对疗养院交通阻隔、房屋简陋、缺水缺电、设备短缺、生产生活和医疗物资贫乏等困境外,还要面对别人的冷眼和家人的不解。想到儿子天天和麻风病患者在一起,李桂科的母亲天天担惊受怕。回家探亲,母亲曾当着他的面潸然泪下,李桂科只能好言宽慰……李桂科说:“他们的病我不看,谁来看?”在当时的疗养院内,几乎没有一个麻风病人认为自己的病能治愈,即使领到药,许多病人都不愿意服用。为了督促病人服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对病人进行定期尿检,检验他们是否按时吃药,并与病人签订服药协议书,对按时服药的病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没有按时服药的病人将得不到奖励。这一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患者开始按时服药了,病情也随之好转。为使麻风病患者早日康复,他刻苦钻研麻风病防治知识,冒着被感染的威胁,不理会旁人的冷嘲热讽,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结合实践积极研究科学难题,反复组织开展细菌检查、病理检验,深入实施世界卫生组织麻风联合化疗方案,并把麻风病人从隔离治疗推向社会治疗,积极开展麻风康复工作,不断攻克医学难题。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使山石屏疗养院的81名麻风病患者全部康复,同时还撤销了三营镇洋芋山麻风村,使68名康复人员回归家庭。
和风细雨,俯首甘为孺子牛
山石屏疗养院的患者治愈后,李桂科选择了坚守,他承担起了代儿女尽孝、替父母尽责的分外职责。对孤寡老人,他陪他们说话聊天,给他们理发、剪指甲、洗衣服,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让他们安度晚年,为他们安排后事;对年幼的孩子,他要让他们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想尽办法解决他们的就学就业问题;逢年过节以及康复者生日,李桂科都要组织院里的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想方设法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了让疗养院的村民们尽可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李桂科绞尽脑汁,多次向州县卫生部门和社会组织反映,到处联系慈善机构请求帮助,分2批把村民们带到大理、昆明等地旅游观光,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为解决疗养院里孩子读书的问题,他费尽周折请来一位老师在院里办了学校,还到处帮院里的孩子联系慈善机构,为他们争取助学金18万元。如今,疗养院里共走出了5名大学生和1名研究生。宋荣坤曾经是山石屏麻风病患者的子女,高中三年,宋荣坤在洱源县城读书,父母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没有来学校看过他,每个学期开学,都是李桂科为他准备好碳素笔、作业本、笔记本、草稿纸等文具。高考上了录取分数线,想到高额的学费,想到父母年迈多病,宋荣坤无心填报志愿,李桂科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地责备他:“这样放弃了,就对得起你父母吗?”在李桂科的指导下,他报考了德宏职业学院,最终被成功录取,毕业后,又是在李桂科的悉心辅导下,宋荣坤如愿考录到茈碧湖卫生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大医情怀,精心建设“幸福院”
为改善患者的生活,李桂科来到山石屏后,几十年间陆续带领大家在江边、山脚、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各种果树,仅就核桃一项,每年就为全村带来3.2万元的经济收入。2015年,山石屏村的人均年收入达6235元。李桂科还积极向国内外各种公益慈善机构寻求支持帮助,近20年来,他共为疗养院争取到社会援助资金180多万元。他借助各种平台和渠道,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呼吁外界更多地深入了解和关爱麻风病患者。他积极组织开展了“生命关怀公益之旅”主题旅游活动9次,共有1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来到山石屏疗养院参观,搭建了麻风病康复人员了解外界、走向社会的新平台。2013年3月3日,洱源县发生5.5级地震,山石屏疗养院受灾严重。地震发生后,李桂科及时组织疗养院青壮年康复人员紧急疏散人员,抢救财物,积极开展医疗救护、疫病防治,搭建临时安置点,使疗养院里所有人都得到妥善安置,他连续48天坚守在救灾一线,确保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目前,山石屏疗养院的恢复重建工作已全面完成,81名麻风康复人员及其家属已全部入住新居。
35年来,李桂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坚定党性和崇高追求要求自己,一生做好一件事。他先后荣获云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云岭楷模、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好人、大理州“十佳医生”等荣誉,2014年,被大理州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大理州委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州广大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向李桂科同志学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