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贤提出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要抓好“六个结合”
作者:张吉华 发布时间:2015-01-23 10:36:43 点击率:14
在1月19日县委常委班子与郑家庄村民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会议上,县委书记杨承贤提出要抓好“六个结合”,确保学习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与当前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相结合。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2014年12月,中央明确提出今年要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此省委决定,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有机结合,一并部署,并在2015年1月5日召开了云南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动员大会, 1月18日,州委召开全州专题教育的动员会议,要求各县市1月30日前必须召开专题教育的动员会议。面对新形势任务,全县广大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贯彻于推动县、镇乡、村组加快发展和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二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与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到我县调研时的重要指示要求相结合。2014年10月26日,省委书记李纪恒深入到我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依法治国的相关精神,对推进依法治省、产业转型升级、洱海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洱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对郑家庄依法治村群防群治的工作经验高度评价,要求要在全县全州学习推广。去年12月10至11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又分别深入到我县牛街乡和郑家庄进行调研,对牛街乡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渔潭村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郑家庄依法治村、群防群治等方面作了指示要求。学习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重要精神,要将省委领导的指示要求和部署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他们交办的各项任务,不辜负省、州党委政府对洱源各族干部群众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三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与加快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相结合。习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也提出:洱源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地处洱海源头,只有树牢“抓生态就是抓GDP、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才会有习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环境。要常态化抓好“三清洁”工作,将事关群众关心关注的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实事抓实、抓小、抓细,争当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让洱源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四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与加快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相结合。去年我县的综治维稳工作成效明显,连续8年保持命案全破,2014年为全省无命案发生的3个县之一,是全州无命案发生的唯一县,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加快推进依法治县的“动力源”、“指挥棒”,结合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讨论研究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宣讲团宣讲、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将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赵金部长到郑家庄调研时提出的“依法治村一面旗”传达到每个党员干部,为创建国家级法治先进县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
五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一书中谈到,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次专题学习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学习来狠抓落实,通过学习来推动工作,通过学习来加快发展,切实要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工作、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的水平。要按照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县“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本村、本镇乡、本部门和自己的岗位实际,尤其是常委班子带头,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按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继续发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苦干实干作风,扑下身子抓协调、抓兑现、抓督查,盯人、盯事、盯项目,干好每一天,干成每一件,一步一个脚印把全会和“两会”确定的目标变为富民惠民的现实。
六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与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当前,正值岁末年初,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春节将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州“两会”和春节期间的安全维稳工作,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超前谋划和开展好“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毫不松懈抓好交通、矿山、烟花爆竹、消防、食品药品、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县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