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炼铁乡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丰收”
作者:尹立宪 张培勋 发布时间:2015-04-14 10:07:02 点击率:103
“我们在实施“双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采取党员站出来,组织活起来,项目整合起来,服务实起来,阵地强起来的工作措施,做到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实行党支部、党员联系挂钩项目指导,切实做到项目不完成不脱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抓落实,山区山萮菜、生态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得到培育壮大,山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也不断增强,顺利实现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双丰收’。”炼铁乡党委书记李伟琛介绍说。
2013年以来,炼铁乡紧紧抓住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的机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实施“产业扶贫、能人扶贫、智力扶贫”,着力打造农村基层“扶贫党建”品牌,以扶贫工作带动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扶贫工作。并以炼铁乡“3·03”“4·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全面加强基层党建,推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发展,争取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丰收”。
该乡认真按照“一个规划管统筹、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班子抓落实、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坚持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坚持扶贫开发在哪里、基层党建工作跟进到哪里,努力做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该乡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组织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红色信贷”等载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同时,将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列入扶贫开发项目规划,通过整合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等项目,投资100多万元建成21个自然村活动室,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和标准化,解决了村级组织无处议事、党员和村民活动无固定场所的问题,增强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并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大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农技人员抓培训、送技术服务,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联农户、联基地、联项目、联协会等活动,做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我们村积极围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大力发展山嵛菜生态种植产业,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种植山嵛菜以前,我们的人均收入在1000多元,种植山嵛菜以后,到去年我们的人均收入到3800多元,今年我们的人均收入会达到更高。” 炼铁乡牛桂丹村党总支书记 年阿三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乡山嵛菜种植面积达2200亩,年亩产值达1.2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亩产值达1万元左右;全乡9个村委会都有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截至2014年底,炼铁乡累计完成投资13523.92万元,占规划投资计划的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