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作者:县委创先办 发布时间:2011-08-04 10:11:09 点击率:28
邓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
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邓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把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政府引导、规划指导,园区组织、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工作平台,狠抓项目落实,在推动园区建设中创先争优。
谋划好园区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认真落实省州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园区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围绕“做强乳业、做优机械装配业、做大矿冶业、做活农特产品加工、发展壮大建筑建材业”的产业发展思路,认真规划好邓川工业园区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达60亿元和15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税收2亿元、就业人数1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组建好园区投资开发公司。认真筹划、积极服务,尽快完成园区投资开发公司的组建,打造园区建设、管理服务、贴息资金争取工作新平台。通过公司化运作,承担园区开发建设和融资担保服务两大业务。一是充分利用县委、县人民政府将邓川“生态园”、“沙坝街市场”等国有土地划归园区管理的资产优势,全面完成划归移交手续,通过资产的经营、收益和银行融资,为公司化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以公司资产为担保,探索开展为入园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短期贷款担保业务,提升为园区企业服务的层次,拓展投资开发公司收益。
加快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园区门户网站为主的信息化平台是构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渠道。信息化平台将有效地宣传园区投资环境、园区企业情况,为园区建设和企业搭建网络招商引资平台,也将为工业园区外向“大通关”奠定基础。年初以来,园区管委会就把信息化平台建设列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在2010年列入省工信委2011年4个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园区之一的基础上,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200万元到位,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信息化平台并投入使用。
加快推进园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好邓马路一期建设项目。在已到位130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力争筹集300万元建设资金,实施好西段约600米道路建设。二是通过企业自建、管委会与企业共建或BT、BOT等多种方式,建成5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结合沙坝街“石材城”建设项目,建成2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在炼铁片区建成10000平方米、焦石片区建成10000平方米、邓川片区建成1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三是启动实施焦石片区和炼铁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投入200万元建成焦石片区供水设施,配合炼铁片区钛铁铜等加工项目,投入300多万元实施炼铁片区主干道路建设。四是实施好1000亩土地收储项目,争取管委会参与土地开发的权限,保障园区规划顺利实施和土地集约利用。积极争取上级土地收储项目补助资金,以园区投资开发公司为工作平台,实施好园区1000亩土地收储,保障园区招商引资等项目建设用地。另外,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力争引进入园企业或项目3个以上。年内力争拟订和出台洱源县邓川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
加强管委会自身建设。一是严格管理,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抓学习,强素质。坚持每星期五下午的全体干部职工例会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分析研究管委会各项工作。结合管委会业务工作,先后组织学习土地管理、工业经济、园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省、州经委部门组织的专题学习活动。按要求参加了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及各种专题教育培训。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州县党委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按规定执行接待、出差外出等公务开支标准。强化上下班管理,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严格执行洱源县领导干部民勤日记制度。二是抓经常性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园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把为企业服务,保障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干部职工联系企业工作制度。
(县委创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