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抓项目 服务群众促和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23 14:55:44 点击率:75
创先争优抓项目 服务群众促和谐
——记炼铁乡党委
炼铁乡党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筑牢基础、改善生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农业稳乡、工业富乡、和谐兴乡,千方百计把炼铁经济搞上去,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乡”的发展思路,立足本乡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拓展了全乡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有力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强化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全面发展。一是整合项目资源。实施好乡村、村组公路通达工程、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小水窖(池)及水沟道(渠)、人饮工程等项目,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抓实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总投资1972.85万元的新庄、翠屏、长邑、田心4个村的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整合资金资源。投资867万元完成节水灌溉沟、水窖、人饮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98万元完成秧田湾土地开发项目;投资766万元完成田心潭溪优质核桃基地建设、中片(北邑、江旁、茄叶)优质核桃基地、炼铁、新庄和田心小型基础设施片区建设;投资477.63万元,完成新庄上堰沟、北邑金甲沟、长邑黑箐林大沟等烟水工程建设;投资231万元完成北邑1000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和江旁涧小流域治理工程。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全乡10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拥有固定电话1200台,移动电话3850多部,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确保了农户至少有一个适合自己需求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
强化规划,构建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根据全乡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稳粮烟、优经果、兴林牧”的思路,大力发展果畜等特色产业, 2010年,全乡核桃种植面积累计达8.9万亩,年产值约600多万元。先后投放小额信贷资金414万元,建成5个收奶站(点),全乡奶牛存栏达1306头,大牲畜存栏达19000多头(匹)。
强化工业,壮大电矿工业,推动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工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其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的发展惠及农户。目前全乡共建成小水电站9座,总装机达3190千瓦。启动了邓川工业园区炼铁矿产品加工县的规划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7.5平方公里规划的外业工作。总投资1980万元的恒旺林畜木材加工厂正在建设,乡境内的金矿、铁矿勘探工作进展顺利。
强化人本,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产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素质提高等工作,转移培训劳动力3700人次,使农村劳动力在从事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对其进行转移,实现边远地区村村都有一名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其次是加强乡土人才建设,特别是加强产业发展大户、示范户的培训,让他们常年活跃在农村,对广大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提供科技服务,从而辐射带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维护一方稳定 争当和谐卫士
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及时排查各类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持续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深入推进依法治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心帮扶群众着力改善民生
统筹推进,服务大春生产。一是积极筹备农用物资,提早谋划大春生产。全乡共储备尿素400吨、普通过磷酸钙250吨、复合(混)肥300吨、农膜20吨、水稻良种145吨、杂交包谷种20吨、农药10吨,全乡微耕机累计达586台。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调整大春种植结构。加强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作物间套种、水稻旱育稀植浅插等增产技术措施的培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根据大春粮、烟生产目标任务,及早谋划,提出科学的粮、烟、经济作物用水计划,对水利条件差、水源无保障的地区,及时调整大春种植结构。三是强化蓄水,努力增加水源,为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保障。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加大用水协调力度,切实做好蓄水工作,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合理利用自然水源,通过疏挖沟渠等各种措施,努力增加水源。
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科技工作不断加强。以“两项骨干科技措施”为重点,加强对农业科技措施、乳牛养殖技术、烤烟生产技术、核桃种植技术的推广,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明显上升。二是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乡小学测试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两所中学大部分科目成绩位于全县前列。三是文化建设有新突破。积极向上争取,不断完善文体设施。充分发挥集镇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的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做好“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认真实施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四是卫生、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5%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人口“奖、优、免、补”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得到巩固。五是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全力做好民政救灾、老龄、残联和劳动保障等工作,共安排专项救灾资金40.9万元,发放各种保障金170.6万元。扎实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乡参保率达94.3%。
抓实党建工作促进科学发展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目标,消除党员空白村。不断拓宽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加大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力度,建立党员结对帮扶、设岗定责等制度。完成总投资27万元新庄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总投资10万元的纸厂村村级综合活动室建设。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干部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政府工作规则,修订《炼铁乡乡村干部管理制度》,坚持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周一集体学习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领导干部监督等各项制度,增强了领导班子发展经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和廉政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继续强化责任落实,严厉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4月份,炼铁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464万元,同比增长13%;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122.76万元,同比增长426.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9.09万元,同比增长559.2%;农民人均纯收入1467元,同比增长12%,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文章来源:洱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