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做好党员教育“实”字文章
作者:杨金华 张培勋 发布时间:2015-08-11 15:55:01 点击率:57
2015年以来,洱源县坚持“实际、实用、实地、实效”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网络党建平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和农村党员巡回培训等载体,坚持重心下移,多部门联动,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
重实际,深入调研查民盼。该县把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不搞“一锅煮”。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职能部门深入实际,通过随机调研、个别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面对面交流,了解党员群众所思所盼。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加强培训需求分析,科学设置培训班次,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从6月15日起,该县结合实际组织一批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规范化管理专题培训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对400多名科级干部和270多名村干部进行专题培训。
讲实用,精选课题适民需。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加快推进洱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精挑细选实用管用的培训课题。突出“三农”政策、农村维稳,以及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和农民进城务工服务技能、劳动权益保障等知识,开展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着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推荐县域经济发展、城镇规划、生态保护建设等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和洱源党建网,对农村党员进行技术辅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目前,该县由县委党校、县司法局等部门分期到9个乡镇巡回培训乡村干部1000余名。
访实地,培训入村顺民意。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现场教学,增强了培训吸引力、感染力,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利用乡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过深入基层巡回授课、现场解答、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对乡镇干部、基层党总支书记、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民情信息员、环保协管员、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成员等8000多人进行实地培训。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资源共享、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建、管、用”相结合,依托三营郑家庄民族团结示范村,打造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引导和激发干部研究问题、探求规律、启迪思路、开阔视野。
求实效,保障有力解民忧。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作为党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保障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101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为民服务站点,7月14日,该县举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业务培训班,对县政务服务局等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业务员,9个镇乡党委副书记、组织干事、为民服务站负责人以及全县90个村(社区)站点管理员共130多人进行了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综合平台为民服务作用,变“群众跑”为“网络跑”,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洱海源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三清洁”、“党员大扫除月”活动和“党员示范河”、“党员卫生区”、“党员绿化区”、“党员示范植树点”等创建活动。同时,分别在玉湖、九台两个社区分别建立了以在职党员为核心、无职党员为补充的环境保护服务队、计划生育服务队、民事调解服务队、文娱活动服务队、治安维护服务队和志愿者服务队6支社区服务队伍;目前,62个县级单位的623名在职党员参与、开展群众服务活动26次,服务群众1027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3条,调处矛盾纠纷10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7个,办好事实事3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