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突出“精、活、实”送干部到清华大学培训
作者:段泉 发布时间:2012-08-03 14:15:12 点击率:112
为打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进一步打造“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队伍,全面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洱源县与清华大学共同举办《洱源县领导干部县域经济与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班》,从6月至7月,分两批选送52名干部到清华大学学习培训。
“精”字当先,确保培训质量。一是精选课程。培训紧扣洱源县情,精选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解读》、《当前国内开发区升级发展的最新形势》、《扶持优势产业打造县域经济》、《地方如何扶持非公经济发展》、《旅游产业融合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旅游目的地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级政府管理与实践前沿问题》、《农业产业组织与产业链》、《地方招商引资方式》、《突发事件中的应急管理及案例分析》、《领导力与领导艺术》、《领导者语言艺术》、《管理沟通技巧》等14个专题。二是精选教师。邀请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客座研究员崔和平,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副所长俞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俞飞等一些知名专家和教授来授课,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活”字领路,拓展培训视野。一是培训内容“活”。培训不仅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更注重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以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为着力点,围绕从当下的工作难点和社会热点设置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培训方式活。培训采取专题辅导、案例教育、现场教学、交流探讨等方式。专家学者用生动的语言,对新政策、新要求进行了要点分解,并采用剖析案例的方式,详细讲解扶持优势产业、发展非公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途径、办法和经验,拓展了干部的视野。
“实”字收关,强化培训效果。一是解决问题“实”。从课程设计、学习形式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实在需求,结合培训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干部进行交流研讨,专家现场答疑解惑,引导干部深入思考,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参训干部能够学习与思考相长,知识与实践相益,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满载而归。二是结合县情“实”。为进一步推进洱源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进程,培训还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组织学员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华西新农村建设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三是纪律要求“实”。为保证培训效果,统一印制了学员手册,提出了明确的纪律要求,选派专人跟班学习,强化管理,确保了培训取得实效。
一位在任正科多年的干部感慨地说:“我工作这么多年了,这是县里第一次到清华大学办班培训干部,通过15天的学习培训,感觉信息量很大,对工作的帮助也很大!”。(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