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四群”教育工作简报68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13 10:39:12 点击率:43
洱源县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简 报
第68期
中共洱源县委“四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7月12日
Email:eysqbxcz@163.com
民勤日记
●关心好农村困难老党员的生产生活
●群众的朴实值得我们学习
关心好农村困难老党员的生产生活
2012年4月16日 晴
今天,我到凤羽镇江登村委会走访了自己挂钩联系的5户农户。其中老党员杨文汉家的情况令我感受颇深。
杨文汉户属江登村委会4组,全家5口人。杨文汉今年65岁了,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全家有水田3亩,养殖奶牛一头(尚未产奶),有瓦房一方,已建盖20年未修缮。全家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的收入。因老伴患有严重的内风湿性关节炎,平时照料孙子和生活起居全靠杨文汉,且老伴时常要发生医药费,儿子每月只寄回的400元生活费,生活就显得更加拮据。
杨文汉1994年入党,党龄已经有18年了,早年曾经担任过村民小组长。虽然生活艰辛,但自己很乐观,认为这几年党的政策好,农村各个方面变化很大,自己虽然不算富裕,但对各级党组织也没有提过要求。当我递上200元的支农慰问金时,老人家都几次推却。
看到杨文汉花白头发下布满了皱纹的脸庞,我对这位农村党员的坦然豁达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我想,这些老同志在各个时期为我们农村工作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现在年老体弱,生活较为困难,各级要关心好这些老同志,在生产上予以帮助,在生活中给予关心。一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将这些老同志的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养老保险范畴,确保100%参保。二是建立农村困难老党员补助制度,每年在县财政中安排一定的农村困难老党员生活补贴资金,可以直接发放到本人,也可以用来代缴社保费用。三是基层党组织要关心困难老党员的生产生活,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和致富奔小康过程中,不能落下任何一户困难群众,也不能落下每一位困难老党员。(县人大 杨云洲)
群众的朴实值得我们学习
2012年4月19日 晴
今天,我们地税局干部一行9人在局长的带领下,驱车60多公里,来到炼铁乡茄叶村开展走访活动。村委会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整个村的情况后,我们开始分组入户走访。
茄叶村属半山区村,因离集镇较近,扶贫项目都靠不了边,基础设施比某些山区还差,村民们的生产生活较困难。在乡政府年干事的带领下,我来到了联系户肖其芝家,对我们的到来,老人非常高兴。肖其芝家有两口人,儿子外出打工,留下她守家。老人带有残疾,家里很简陋,三间主房,三间厩房。收入来源主要为务工收入和种养业收入,年收入13300元,年支出6500元;家庭主要财产是房屋和牲畜。老人介绍:如果没有发生重大意外,生活基本没有问题,每年都有结余,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找到一个好儿媳。我问她有什么困难吗?她说:“现在政策好多了,以前种田要交公粮,现在种田有补助,同时为我们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还享受了残疾优惠政策,已经很知足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委、政府,感谢你们来看我。”
肖其芝差不多60岁了,孤身一人承担起这么重的担子,生活虽然艰辛,但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而且还很知足,主要是她深知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离开时,我将民情联系卡交到老人家手中,告诉她有困难和问题及时联系我,我会尽力帮助解决,老人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我们。
通过今天的走访,看到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我倍感欣慰,作为农村妇女中的一员,她勤劳、纯朴、善良,热爱生活。我深深感到,只要我们真心关心群众的疾苦,用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群众一定会理解、支持和爱戴我们。“四群”教育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平台,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的工作才能顺民心,得民意。(县地税局 赵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