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四群”教育工作简报15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13 10:23:20 点击率:42
洱源县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简 报
第15期
中共洱源县委“四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8日
Email: eysqbxcz@163.com
我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系牢干群“连心结”
我县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坚持重心下移,注重改善民生,推动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系牢干群“连心结”。
围绕中心、组织实施四项活动。紧紧围绕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的中心工作,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的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开展“五关心”(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党员、困难群众)、“三下乡”(文化、卫生、科技下乡)、系列座谈会和矛盾纠纷排查等四项活动,推进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着力使民生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县委安排10.5万元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春节慰问。召开2012年“送温暖”慰问座谈会、迎新春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和迎新春各族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县农业局实施“延伸一公里,服务千万家”为主题进村入户进行科技指导。县医院以“关爱身体,奉献爱心”为主题利用春节、街天上街开展义诊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031次,7565名党员参与活动,服务群众95724次。县司法局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方针,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创新载体、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县各级干部紧紧结合部门实际,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五个第一”(即: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的要求,认真开展好“四基一保证”(即:文化到基层、温暖送基层、干部下基层、记者走基层,保证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活动,扎实开展“四百”活动(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五访五问”活动(一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二访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三访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党组织负责人,问基层组织建设见解;四访弱势群体,问困难和问题;五访意见户和矛盾纠纷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和“五关心”活动(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党员、困难群众),深入调查研究,解决民生问题。县委党校开展温暖送基层活动,给挂钩联系点巡检村委会送去价值4500元的办公桌椅,慰问30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对11名离退休干部及遗属进行慰问。教育局开展学校食品安全联合专项整治,排解群众后顾之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邓川法庭“四步工作法”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节约诉讼成本,促进了社会和谐。县总工会开展困难职工摸底调查,健全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春节前前夕走访慰问了350名困难职工。县民政局认真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给予每户困难群众20市斤大米、5市斤食用油及5市斤肉的生活救助。
细化措施、务求民生问题取得实效。全县各级各部门科学谋划、统筹兼顾,认真处理好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与推进部门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细化措施,认真开展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创先争优深化、公开接访和畅通民情“六项活动”,着力解决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饮水难、看病难、增收难等民生问题,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截至1月31日,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开展调研1375人次,撰写调研报告273篇,下派工作队员85人,走访慰问村民小组525个,部门挂钩联户1285户,干部结对联户1617户,建立民情联系卡2015张,建立民情登记卡1478套,召开民情恳谈会议267场,记录民情日记735篇,撰写民情报告177篇,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164件,慰问困难群众1526户,发放慰问钱物26.39万元,协调落实项目8个、涉及资金651.5万元。
抄报:州委“四群”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抄送: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委 “四群”教育领导小组成员
发:各镇乡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中共洱源县委“四群”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