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四群”教育工作简报72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27 08:18:33 点击率:74
洱源县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简 报
第72期
中共洱源县委“四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7月26日
Email:eysqbxcz@163.com
民情日记
●服务群众只有起点 ●百姓的认可是我们工作动力的源泉
服务群众只有起点 2012年4月20日 晴 当前正值村里大春生产关键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村里抓春耕生产的情况怎么样?群众是否出现饮水困难?群众家里的农资筹备情况如何?带着一个个问题,一大早我就和办公室的几位同志赶往共和村。 进入四月以后,农村就正式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序幕,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收蚕豆、育秧苗,修田埂、通沟渠,村里群众正在为大春生产做准备。村组长带我们到了联系户的地里,他们正忙着收割整理蚕豆,我们顺手拿起镰刀一同收割,间隙时就和他们拉起了家常。交谈内容从田间地头到柴米油盐,从农作物收成到备耕农资,从房屋建盖到农机具购置,从孩子学习到新农合、新农保政策等等。之后,我们又到了马营沟、香柏枝等部分受旱较重的村组实地看了田块挖渠拉水和提灌的情况。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了村委会整理汇总收集的情况。围绕旱情、水资源、生产节令、劳力矛盾等问题,和村干部一起研究节水抗旱和统筹节令抓生产的问题,确保在最佳节令移栽烤烟,调整大春种植结构,合理增加旱作物种植面积。村里还提出当前面临着部分村组人畜饮水困难、抗旱保苗工作难度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经过商议,我单位决定在月底前自筹11000元给予共和村先解决输水管等水利设施维修,组织群众疏挖沟渠引水保苗;对42户困难户进行生产物资帮扶,积极协调争取实施人饮工程;协调县烟草公司给予10000元烤烟大田移栽工作经费,确保抗旱保苗工作见成效。 在回程的路上,想起与群众交谈的一个个场景。紧握着群众粗糙的双手时,我为群众在农村政策扶持下的辛苦劳作而感到欣慰。坐在群众家沾满灰尘的板凳,亲眼看见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时,才能亲身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做到的还太少。只有在思想上努力做到联系服务群众“零懈怠”,办好眼下群众最关切的事,才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李灿文) 百姓的认可是我们工作动力的源泉 2012年3月23日 晴 今天天气依然晴朗,我们一行5人带着慰问品前往三营镇新联村白石西组看望结对群众。沿途心情时而沉重,时而焦虑,这雨看来是下不来啦,村民的供水问题要密切关注,不能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 到达新联村白石西组,就先到学校看看情况,原来杂草丛生的空地,全部清理出来成了学校篮球场,但由于资金问题,篮球架还一直没有落实,王校长告诉我,这些工作是老师们用业余时间完成的,短短几个月,学校的变化都包含了校长和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农村学校就需要象王校长这样的好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实实在在为学校为学生做事的人。我看到有几间教室年久失修,门窗户壁都非常破旧,那些一年级的小同学在这样简陋的教室里上课,写字,心里有点心酸。于是有一个想法,这些问题看看能否得到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争取为学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在与群众座谈中,我了解到这些困难家庭的情况大致相似,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非常突出。同时家庭收入非常单一,都是依赖于烤烟种植,外出打工人员非常少。中间有两位年轻人,和他们交流,因为家中有老人,无人照顾,所以不能外出打工。所了解的情况应该和我们几年来联系的状况都十分一致,仅仅送一点物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啊!作为联系人,怎么帮扶?怎么做?值得深思。 晚上接了一个电话,是新联村白石西组一户居民的女儿给我打来的。她听说我们今天下去慰问,他们家能否作为对象也列为帮扶计划?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她家中母亲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姐妹俩在洱源一中读书,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主要经济收入靠爸爸外打工,她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我告诉她:我们具体核对一下情况后回复她,她高兴的挂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群众能主动和我们联系,说明我们的“四群”教育和“三深入”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尽管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但是,只要我们做了,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是我们工作动力的源泉。(县国税局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