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四群”教育工作简报71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20 16:09:04 点击率:44
洱源县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简 报
第71期
中共洱源县委“四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7月20日
Email:eysqbxcz@163.com
民情日记
●听民声,心系群众 ●天无情,人有情 听民声,心系群众 2012年5月16日 晴 今天,我带着局机关地质环境股、耕保股和土地事务所等相关股室人员到乔后镇大树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走访活动,并到挂钩联系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上午,车子开进了大树村委会。这是一个靠山、沿着潓江分布的一个村子,平甸公路从境内穿过,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619户、2826人。从房舍来看,部分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户都搬到了平甸公路两侧居住,大部分经济上相对贫困的农户仍然在山里居住。村委会办公场所是2010年新建完工的,宽敞整洁。村总支部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作了基本情况介绍。 下午,我开始到大树村冷水箐、南村两个村民小组8户挂钩联系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我挂钩联系的8户都是困难户,贫困主要原因是无其他经济收入,且家中有病人。家庭收入都是以农业为主,而且每户仅有的几亩耕地全是山坡地,现在又连续3年干旱,山区又严重缺水,几乎是靠天吃饭,且部分家中有病人,经济负担沉重,有的甚至已经背负了几万元的债务,临走时,我给每户挂钩联系户送上了100元的慰问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的话都很少。我在想,近几年,中央连续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各乡镇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执行的同时,在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等方面也配套制定很多了便民、利民、惠民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可以说让农村人居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观。然而,像大树村的变化并不是十分明显,除了地理位置处在西片边远山区外,分析原因和问题,主要还有:一是思想观念落后,走不出传统农民的思维;二是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外出打工,只能靠家中的几亩地;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四是缺少致富项目启动资金。针对这样的原因和问题,我要在回去后,多找一些适合山区发展的项目信息,多搜集一些相关的书籍,在下次来的时候带给大家,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县国土资源局 李映春) 天无情,人有情 2012年5月25日 晴 天空依然晴空万里,毫无下下雨的迹象,田地里的庄稼已干渴得抬不起头。时逢大旱,洱源县茈碧湖镇大庄村委会也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旱灾。眼下,大庄村委会全村大部分地方的农田只能靠抽水勉强浇地,因严重缺乏检修经费,7个抽水站大多不能正常运转,急需检修,农田水利水沟也急需修建。从山上接下来的人畜饮用自来水,因大部分胶管风吹日晒,多处已破漏,也急需检修。 在得知村里因缺水需要用抽水站抽水浇田,抽水站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急需维修,缺维修费用时,院领导当即表示,我院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挂的是大庄村、干部联系群众挂的也是大庄村的村民,我院与大庄村是亲家,亲家有难处,也就是我院的难处。在询问需要多少维修经费后,当即表示给予大庄村抗旱、检修抽水站经费5000元。大庄村的村领导和父老乡亲们都非常感谢县法院领导一行,都说县法院给经费真是雪中送炭,是及时雨,帮大庄村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生产解决了最大的困难。同时,了解到村里给排水沟项目已经水工队进行过勘测,进入招投标公示阶段一段时间了,但还没有开工修建,此项目应该在栽插前完成才好,不然就会影响到栽秧了,也是当前非常急需解决的事项,县法院领导一行立即表示,回到县里就马上到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让项目尽快实施。 之后,又深入田间,查看农作物的受灾情况,了解农田水利及春耕等相关事宜。在离开大庄村回院里时,院领导再次表示,县法院全院干警将密切联系、关注大庄村的生产生活。在回单位的路上,我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在大庄村的抗大旱这件事上真正感受到老天无情,人有情,真情换得人情在。也深刻认识到,只有领导干部切实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民群众才能肯定你,信任你,也才能拥护你。(县法院 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