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党员群众心中的“家”
作者:徐玉梅 发布时间:2013-08-27 14:37:30 点击率:18
党员活动场所成为党性锻炼之“熔炉”。共和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建好后,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了硬件上的保障。村党总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的开展,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党组织都组织党员到党员活动室学习1-2次党的方针、政策,观看电教片,讲党课,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村党组织建立完善党总支议事制度、总支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管理教育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同时党总支将班子成员职务职责进行公示,进一步明确党总支书记、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方便了群众办事。
党员活动场所成为信息传播之“窗口”。党员活动室建好后,村党总支在活动室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0多期,听课人员达500多人次,为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的推广运用发挥积极作用,拓宽了农民群众的致富门路。广大党员通过参加技术培训,交流信息,共同创业致富。
党员活动场所成为联系群众之“桥梁”。党员活动场所的建设,还为农村团员、妇女、民兵、老协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为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和讨论重大事务提供了场所,党员活动场所成为了宣传党建工作的窗口,成为了党员与群众之间加强联系的桥梁。近年来,农民的经济不断提高,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村党总支组建了农民特色的文艺宣传队,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感受到农村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的浓厚氛围和实际成效,在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启迪教育下,广大党员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做到边学习、边整改、边促进,使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党员活动场所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远程教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党员活动场所成为便民服务之“平台”。依托党员活动场所,村党总支积极组建党员服务站和民事代办点,方便群众到村所办事务和政策咨询,让前来办事的党员群众“少进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少跑一趟路、少费一点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党组织的“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作用。村党总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活动,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和带民致富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服务群众,服务党的事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建好以后,解决了因村干部外出而耽误群众办事等实际问题。活动场所建成以来,村党总支以党组织活动场所作为服务平台,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务50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 50 起,解答政策咨询 300人次。该村以组织活动场所为平台,积极打造“便民服务中心站”,不断提升村干部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搭建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一位老党员说:“村上建起党员活动场所真好,这是给我们这些党员安了个家,开会有地点了,办事方便了,活动有场所了,党员的荣誉感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