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工作心连心——省委宣传部“四群”教育纪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0 15:39:50 点击率:32
2011年11月以来,省委宣传部机关干部深入洱源县走基层、访群众,采取住村入户听心声、推心置腹调心态、学习培训扶心智、兴办实事解心结、文化惠民暖心窝的“五心”工作法,扎实推进“四群”教育活动,赢得洱源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多办实事解民忧
6月18日,在凤羽镇罗坪山下的庄上小学里,四年级的学生赵瑞桃在专心听课,下课铃响起,活泼可爱的她和小伙伴们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一会儿跳橡皮筋。看着蹦蹦跳跳的赵瑞桃,谁也不会想到一年前的她还是先心病患儿。
2012年,在省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洱源县被列为“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首批重点救助计划,赵瑞桃等45名洱源县先心病患儿,获得救助并治愈出院。
邓川镇腾龙村委会井旁村,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蒋东民刚从省城回到家里,就激动地和家人说:“妈妈,我在省城又见到联系我家的干部了,他们帮我把养殖项目协调好了,还鼓励我要做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头人、农村青年带头人,我要做好事业,回报社会,在全国开‘海源’绿色生态超市。”
省委宣传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读懂群众的期待,了解掌握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省委宣传部有关处室帮助洱源县完成《洱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西湖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凤羽砚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帮助协调洱源邓川工业园区邓川片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邓川军民彩印厂贷款贴息、三营镇排污工程、牛街乡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实施。
洱源“8·06”、 “3·03”特大型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和地震发生后,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30家中央和省、州媒体140多名记者对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宣传报道,为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文化惠民百姓乐
6月22日一大早,省委宣传部干部就前往右所镇三枚村,为村民们开讲道德讲堂。“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孝敬父母不能等,关注健康不能等,教育孩子不能等。做好这3件事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课讲得激情饱满,生动诙谐,大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枚村委会马书记说:“农村道德讲堂好啊,三枚村有3900多人,7个民族,回族1400多人,开展道德讲堂后,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卫生好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和谐相处。”
2012年以来,省委宣传部从部领导到机关干部与洱源县、乡、村联系点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50余次,向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大政方针和富民惠民政策,宣讲十八大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省委宣传部还组织了“云之南”艺术团赴洱源慰问演出。在洱源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为洱源群众送上丰厚的文化大餐,让全县人民切身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文化氛围。同时,向邓川镇、右所镇的7个村赠送了电视、音响等设备和部分音乐器材,改善了当地农村文化活动条件。
田间地头听民声
6月19日,省委宣传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董天铖一进三营镇南大坪村完小,校长赵维清就拉着他到学校里转,“你看大门要重新修了,还缺钱,学生食堂条件太差,教室都是危房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董天铖认真地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出了学校,董天铖又来到他的联系农户赵杏菊家,了解她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三营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罗玲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乡村的发展变化发到微博上,她说:“让美丽的洱源也微博一下。”
只有在思想上接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身子向下移、眼睛向下看,领导干部才会在群众心里扎下根,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省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136人先后与洱源县6个乡镇20个村委会363家农户结成“亲家”。200多人次深入“四群”教育各个联系点,采取“五访五问”的方式,即: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访基层干部,问发展良策;访老党员,问基层组织建设;访困难户,问困难和问题;访意见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面”谈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并发放民情联系卡,开展民情恳谈,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和意见建议,积极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共谋发展之道。
省委宣传部一名干部在深入基层时说:田间、地头、农家院是最好的课堂。每次到洱源联系户家中,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深入农村,体验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做点实事,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无论是大干部、小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多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多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多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干部接了地气,群众解决了困难,这样的群众路线实践要坚持。”三营镇镇长李继龙说。(摘自云南日报2013/7/10 第04版)
编辑:洱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