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成“常务”
作者:杨宋坪 发布时间:2013-05-31 10:35:00 点击率:15
洱源县选派4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党建后进村和一般村担任党组织常务书记。常务书记驻村后沉下身子、静下心思、深入调研、对症下药、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后进村和一般村党组织建设,努力使之不断晋位升级。
把党的温暖带到灾区,把鲜艳的党旗飘起来。洱源县“3·03”地震发生后,全县41名常务书记紧急行动、迅速奔赴灾区,积极投身抗震抢险救灾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常务书记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职责和使命。在救灾一线同各级救援队伍一道第一时间深入到村、组、户转移受灾群众,逐一核查灾情,排除隐患,搜救转移工作结束后,常务书记们又马不停蹄,全力投入到灾民安置工作中,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送米送油。在受灾现场,他们总是抢在最前面,不顾自身安危,全力搜救转移灾民,在灾民安置点,积极参与帐篷搭建、救灾物资搬运发放、安抚灾民,鼓励灾区群众克服困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常务书记这面鲜艳旗帜,在洱源地震灾区高高飘扬。
把换届思路带下去,把优秀班子选上来。今年是云南省村“两委”换届选举之年,全县41名常务书记参加当地党委对换届选举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就《党章》、《选举工作暂行条例》、选举程序、候选和提名方式、正式候选人确定及具体的投票程序等知识进行重点培训;深入走访“问题户”,加强思想引导,扫清选举“障碍”;协助做好在任村干部、离任村干部、拟任后备干部思想教育工作,把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目前,洱源县88个村已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把党的关怀带下去,把村情民意兜上来。常务书记到村工作后,通过走访座谈、登门拜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走进群众中,了解村情民意,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后进原因。同时,深入困难党员、特困户、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家中走访慰问,送去慰问资金或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正体现党的关心和温暖。认真梳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今后的发展思路,帮助任职村制定发展规划。目前,全县常务书记共召开座谈会41次,发放调查问卷500多份,走访农户200多户,征求意见建议400多条,记录民情日记120多篇,为贫困户捐款捐物1.6万多元,形成村情报告和发展规划各41篇。
把技术信息带下去,把致富能力提上来。常务书记重点围绕“培、送、引”三项措施,提高群众致富技能,鼓舞群众致富信心。总结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农民致富信息,采取制光盘、印传单、出板报等方式免费送到农民手中;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党员群众,到本县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杂粮产业发展较好的镇村观摩学习,引导发展致富产业。目前,常务书记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技能培训300余人次;采取刻录光盘等方式为农民送去致富信息500余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4次,引导300余农户发展致富项目。
把管党责任带下去,把支部形象带上来。常务书记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先后81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了讲正气、讲团结的良好氛围。帮助村“两委”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制度和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党务村务公开等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并针对制度落实不力的实际,督促村干部以身作则,完善监管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常务书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帮助17个后进村筹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经费68万元。目前,全县31个后进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全部达到“八有”标准,党员活动室面积全部达到80平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