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进农村服务群众
作者:闻伟泉 李伟 发布时间:2012-05-09 16:42:05 点击率:76
面对面就会心连心 常联系促进真密切
——洱源县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进农村服务群众
洱源县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坚持重心下移,四措并举,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进农村服务群众,实现干部与群众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
深入基层、强化学习,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基础牢。洱源县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在一线学习动员、在一线宣传发动、在一线专题调研、在一线讨论分析、在一线解决问题”活动,强化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一是积极参加省委组织的专题培训,组织观看孟连经验专题片《巨变》,发放“四群”教育学习读本、手册1191本。二是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印出版《洱源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800册。三是组织全县4322名在职干部参加“四群”教育知识考试,以考促学。四是对全县9个镇乡共90个村委会(社区)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8000余人进行“四群”教育巡回培训。五是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全县广泛开展“大理大发展、洱源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切实增强了学习效果。
挂乡包村、结对联户,干部联系群众实现全覆盖。“面对面就会心连心”,洱源县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采取“挂、包、联”的方式,县级领导实行挂镇乡包村联户,科级领导实行挂村包组联户,其他县级机关和镇乡一般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行结对联户,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实现了所有干部百分之百联系群众,所有群众百分之百有干部联系。全县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63名,全县12694名各级干部和党员,共联系群众68602户,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民情台账68602张(套)。认真组织各级干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进行民情体验,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累计召开民情恳谈会议6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700多条,妥善解决789件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主题活动、制度推动,干部服务群众实现常态化。“常联系促进真密切”,洱源县把干部联系群众作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倾听基层声音、掌握基层情况重要途径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创先争优深化、公开接访、畅通民情六项主题实践活动,进村入户进行常态化走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增强群众对党员的信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全县90个村(社区)1246个村民小组走访农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547户,发放慰问钱物126.39万元,为挂钩村(社区)协调落实项目65个,涉及资金1215万元。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下乡1031次,累计服务群众95274人次。定期接待群众787次,解决实际问题332件。围绕“抗大旱、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要求,实行“五包一公示”责任制,建立90个抗旱责任区,包干负责抗旱供水保春耕工作,集中力量及时解决抗旱资金112多万元,协调项目17个,新建、维修水渠116千米,解决饮水困难群众19000多人,牲畜饮水37000多头,农田灌溉39000多亩。
围绕中心、干群互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实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把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为桥梁纽带,抓实“党员、干部、群众”三方互动机制建设,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的能力,以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难点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国道214线洱源县城至上关段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泰业地产“金色家园”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县城美化、亮化、绿化项目已开工建设。洱源县首家国有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茈碧湖“三退三还”试验示范工程和洱海源头茈碧湖饮用水源地湿地建设与湖滨带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一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5193万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61万元,同比增长21.8%。(闻伟泉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