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抓实党建促跨越发展
作者:杜荣宝 发布时间:2012-05-29 15:30:51 点击率:116
洱源县在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中,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不懈地抓根本、重创新、强基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为洱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理论武装,强化全员学习培训。2011年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开展集中学习4次,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开展集中学习教育2644次、集中培训1121次,324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干部在线学习,学分通过率达100%。坚持“请进来、送出去、沉下去”相结合,邀请省级专家学者专题授课4场次,受训1000多人次,选送353人次外出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组织1000多人次参加时代前沿知识讲座,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巡回培训536场次,参训人数11000人次。举办培训班18期,全面完成2012年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工作。拍摄制作了党建专题片《和谐之舞》、《彝山好支书》。编印并下发《洱源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读本》800本,发放“四群”教育读本、手册1191本。4322名干部职工通过“四群”教育知识测试,以考促学。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全县广泛开展“大理大发展、洱源怎么办”大讨论活动。
坚持统筹兼顾,丰富主题实践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实施共产党员素质提升、文明示范、爱民帮扶和责任承诺“四项工程”。2011年,全县共创建示范岗(窗口)593个,建设示范项目196个,党员结对帮扶群众7029户。把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全县1.2万名党员结合“创先争优,跨越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公开承诺事项1.8万件。在241家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在全县870个党总(支)、12133名共产党员中推行党员责任区。二是开展洱海源头“洁净绿化家园活动”等“六个一”主题活动,掀起学习杨善洲精神活动高潮,党员干部观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节目1200余场次,开展学习讨论800多场次,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三是在全县9个镇乡、88个县级部门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采取挂、包、联的方式,全县12694名各级党员干部共联户68602户,干部联系群众实现“双百”。通过开展“三深入”活动,落实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累计召开民情恳谈会议6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700多条,妥善解决789件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
坚持提升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换届纪律,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圆满完成了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受到了中纪委、中组部换届风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谈心谈话。35个县级综合部门和9个镇乡党政主要领导对年度经济社会工作作出承诺,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开展县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股所级干部竞争上岗,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24名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了5名大学生村官担任镇乡党委委员。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认真做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严格实行“六定”抓落实责任制和民勤日记制度,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加大执行力度。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向全县400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手机党建、廉政短信8期,对行政执法部门的62名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坚持固本强基,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投入党建工作专项经费300多万元,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打造党建示范点,全面推进洱海源头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在全县90个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五星级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农村基层网络党建项目,为90个村(社区)党总支部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开通互联网。全面推行党员“河(段)长制”,打造“共产党员示范河”。《农村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等5篇案例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选登,作为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创新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四项工程”抓生态》被选为省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案例评选对象。开展“六星级”党员争当活动,选派了88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聘了22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工程,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新成立2个党支部,完成9个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全面消除党员空白村民小组。新建了12个远程教育“卫星模式”教学站点,实现远程教育教学站点全覆盖。
通过抓实党建各项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聚集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增长,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洱海保护治理“新六大工程”和生态文明七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455万元,同比增长12.0%,完成财政总收入5193万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61万元,增长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