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地震灾区救灾一线看党员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3-03-14 15:06:13 点击率:51
在“3·3”地震发生后,洱源县889个基层党组织和12700多名党员迅速行动,组建90个抗震救灾“先锋队”积极抗震救灾。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调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唱响“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主旋律,用实际行动告诉灾区群众,党组织在这里,党员和他们在一起。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恪尽职守、靠前指挥,在灾情最严重、工作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发挥着党组织的强大动员能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抢险救灾、医疗卫生、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资金物资保障、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面对灾后出现的通讯中断,道路被阻,房屋垮塌……洱源县委、县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16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深入村组开展抢险救灾、安置灾民、查实灾情,在炼铁、前甸、北邑等受灾严重的村安排县处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救灾工作。救灾一线的全体党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筑起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全力深入查灾核灾。县“3·3”抗震救灾领导组于3月4日晚连夜召开领导组会议紧急研究部署查灾核灾等工作,继续由县级领导带队进村入户开展灾情统计核实工作,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屋。二是全力推进排危工作。加强对重灾区房屋,尤其是对受灾的72所学校和重度受损的2800多户1.3万多间民房等重点部位进行排查,不留死角和盲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采取排危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三是全力保障灾民生活。截至3月6日下午7时,灾区到位救灾大米19.3吨、帐篷3010顶、棉被4810床、大衣5390件、香油2012公斤、方便面768件、矿泉水780件,接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人民币205.32万元。已发放大米14.3吨、棉被4002床、大衣3600件、香油1512公斤、方便面768件、矿泉水780件。同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共设集中安置点56个,搭建帐篷2752顶,集中安置群众10923人。同时,切实加强对集中安置点水、电、路、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安置点灾民的管理和治安巡逻,有效确保了安置点人心安定、社会安宁。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灾区1500多名官兵和干部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全县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凝聚民心,以最快的时间核查灾情,以最短的时间送去温暖,形成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工作格局。按照“五个有”的要求,将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吃、穿、住”作为当前第一位任务来抓,及时将捐赠物资以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发放到灾民手中。全力救治受伤人员,积极调运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使所有灾民得到了较好的救助。“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总支部书记,越是特殊困难时期,越要发挥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群众安全了,我才放心。”地震重灾区前甸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名祥这样说道。“看见党旗在飘时,就觉得有党和政府在身边,我们什么都不怕了,我们心里很踏实!”看到一支支赶来的党员突击队、先锋队、抢险队,地震灾区群众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抗震救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组织是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随着一面面“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党员先锋队”鲜艳的旗帜在救灾现场迎风飘扬,党组织与灾区人民共患难,党员与受灾群众心连心的场景,正植入灾区各族群众心中。(刊于 大理日报2013/3/12 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