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打造村级活动场所“五中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杞鸿 发布时间:2012-10-18 10:03:25 点击率:68
洱源县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中,始终坚持“一手抓阵地建设,一手抓作用发挥”,积极拓展活动场所服务党员和群众的功能,着力把90个村级活动场所打造为党员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议事决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强基固本,打造党员活动中心。按照村级活动场所“八有”的标准,不断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共投资1260多万元,为69个村(社区)建起了规范的活动场所,其中200㎡及以上的有59个,占85.5%,村级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及时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展党员、“四亮四比四评”等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之家”。
立足生态文明,打造教育培训中心。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党建平台,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的设施和资源,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政策理论、生态文明建设、实用技术、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教育。联合县委党校巡回培训,送学到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培训,年均培训党员8000余人;组织县妇联、县环保局在洱海流域的6镇乡45个村建立了“保护洱海•巾帼行动”农民环保学校,着力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扎实各类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强化民主管理,打造议事决策中心。以实行依法治村和村民自治为目标,建立村勤廉监督委员会,认真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一事一议”等制度,坚持小事村民议事小组讨论决定,大事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原则,定期不定期召开党员群众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民主决策会,对村发展规划、基层设施建设投入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实现了民主议事,不断推动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突出利民惠民,打造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切实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公布监督及服务电话,方便群众办事。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环保、法律进农村(社区)活动1031次,共7656名党员参与,累计服务群众95274人次。全县11000多名党员结合实际作出责任承诺,为群众办实事16000多件,切实利民惠民。
围绕民族团结,打造文化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活动中心功能,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异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组建民族文艺队,打造民族文化长廊,结合各族民俗民情,适时组织民族文化联谊会,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民族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电教室的作用,全面建设团结、和谐、文明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