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公安局“五项举措”推进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杨玄菊 发布时间:2012-01-31 11:17:43 点击率:132
洱源县公安局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以民意为导向,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更新观念,求真务实,锐意进取,采用“五项举措”全力推进全县公安工作创新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凝聚维稳管控合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扣“稳定是第一责任”不动摇,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维稳工作机制和措施。一是注重源头化解。坚持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村镇民调机制,采取日常走访排查、案件回访、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排查等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每月一排查、每月一综报”的经常性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切实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预警控制能力。二是注重应急指挥。进一步完善处置预案,分门别类地制定、细化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并规范现场指挥、警力调度、处置程序、法律保障、实战演练等内容,确保处置高效,为全县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提供了保障。2011年4月5日,启动预案加强应急指挥,成功处置了一起村民与道路施工工人之间的群体性械斗事件。三是注重妥善处置。以尽快平息事态为第一考虑,在处置策略上下功夫,综合应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调解等方法,千方百计疏导群众,把握时机及时妥善化解消除后患。年内共妥善处理各类不安定因素矛盾纠纷68起,维护了辖区稳定。
以服务经济发展为方向,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坚持管理创新不懈怠,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五个提升”增强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一是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该局组建了专职巡防队伍,配备5名专职巡逻人员和2辆电瓶车,加大对辖区“地热国”、茈碧湖等风景旅游区的巡逻力度,景区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明显提高;在服务辖区企业方面,创新警企联防制度,定期向企业通报治安状况,提出防范建议,通过上门走访检查、派驻警务室等方式,督促企业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禁毒大队在得知辖区“焦石昌荣矿渣处理厂”恢复生产急需购买易制毒化学品后,积极协助与承建公司联系,安装了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为该厂及时购买所需易制毒化学品、如期恢复生产提供有效服务。二是提升行业场所管理水平。督促全县86家旅馆全部安装了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对58家旅馆业进行了“09”版系统升级,系统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旅馆业、网吧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奖惩规定,及时兑现奖惩,督促业主认真做好住店旅客和上网人员信息登记、上传工作。同时,加强对废旧物品收购、金银加工点、典当拍卖行、汽车租赁等行业场所的管理,有效减免犯罪嫌疑人容易涉足的这些场所受到侵害或利用这些场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实现对违法犯罪分子“吃、住、行、销”等环节的有效控制。三是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成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组,制定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意见,积极筹措资金,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几个乡镇设立了5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配备10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实施分类管理,确保流动人口管得活,做到流动人口信息及时维护更新。同时,定期进行实地督导检查,把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派出所业务绩效考核之中,作为评选先进派出所、优秀派出所所长、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主要条件之一。四是夯实工程爆炸物品管理基础,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施工。服务上门协助境内工程施工单位做好爆炸物品储存库的选址建库工作,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施工单位爆破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检查指导、督促隐患整治,严格审查把关工程爆炸物品的运输、保管、使用等各个环节。五是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使用车辆接送学生行驶时间以及路线等情况进行深入排查,摸清底数,并建立了“1车1档、1人1档”的接送学生车辆“户籍化”管理模式。创新交通宣传方式,联合纸杯生产厂家印制并向社会发放了8500个印有交通安全温馨提示的宣传纸杯,增强宣传效果。
突出制度和导向两大关键,全面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民意导向两大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中,力求在方式方法和打击手段上有所创新突破,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举措,把公安机关的服务平台向基层和向8小时以外延伸。推行报警回访、案件回告,以常态化的走访为载体,为群众送法律、送服务、送温暖;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微笑服务、错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如推行“错时采集”法,错开务工时段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信息采集,便民利民的同时确保信息鲜活;在车管所开设摩托车车辆购置税代征服务点,成立车管业务下乡便民服务小组,积极为山区群众办理车管业务,推出了农村治保“110”和治保主任到警务室值周制度,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欢迎。二是创新打击手段,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开展“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中,“多破案”的同时“多追赃”,尽最大可能为受害群众挽回更多的损失。三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与县广播文化体育局联系,制作了“侦查破案工作面对面”电视节目,拓宽评警渠道。开展献爱心活动,加强与群众的情感交流,增进群众加入社会治安工作的自觉性。今年以来,该局组织开展了“扶贫救助献爱心”活动5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7000余元,帮助76户农户解决了子女就学、家庭生活贫困等实际困难。
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保障,增强实战能力,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一是强化基础建设。完成县局信息技术大楼建设,完成三级网150M升级改造,全部执法办案部门配发了执法取证设备,全局民警计算机配备率达人均1.2台,完成派出所会议系统安装和升级改造,建成视频监控系统和公安应急指挥平台,开通了官方微博新浪微博“洱源公安在线”。二是强化意识,推进实战应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以实时、可视通讯方式加强队伍管理教育;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加强对警车的管理和调度;加强信息系统运用培训,强化信息化作战意识,实现情报主导、信息导侦。年内通过信息化手段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人,破获刑事、治安案件16起。三是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机制保障。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将信息化应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成立情报中队,建立网上布控、预警查处、信息研判与主导实战等工作机制并抓好落实。四是提高执法办案水平,确保执法安全。实现全部案件在“警综平台”中流转,实行网上考核评分、网上审核、审批,在全局办案场所、治安调解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全天24小时视频监控。
坚持狠抓队伍建设,为公安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本着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念,从关爱民警,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激发队伍活力入手,狠抓队伍建设。一是体现职业关怀。严格落实一线民警安全保护措施,配发必需的防护装备;严格落实定期体检、心理辅导、年休假等制度,确保民警身心健康;严肃查处阻碍民警执行公务行为,理直气壮地为民警规范执法撑腰壮胆。二是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局党委按照干管权限并经商请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同意,推行竞争上岗,通过层层选拔,27位后备干部库中的23名已走上新的岗位。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全面推行轮岗培训、战训合一的模式,采取网络化等方法,开展各类贴近基层、贴近实战的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拉近与群众间距离。四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以奖代补,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实行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等挂钩,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县公安局 杨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