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多措并举抗击旱魔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30 16:38:02 点击率:119
洱源县多措并举抗击旱魔
今年来,洱源县受立体气候影响,降雨异常偏少,气温偏高,截止目前,全县降雨量仅为455.8毫米,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干旱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山区、半山区旱情较重,对此,洱源县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及时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落实责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旱情,充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并结合实际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动员工作,把节约用水的措施落实到社区、村组和广大居民、农户中,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做好长期抗旱准备。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乡、村干部包村、包组责任制,县级挂钩联系部门工作人员全部就位,全面落实了抗旱救灾工作责任,保证了抗旱救灾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兴修水利,夯实基础。针对近年来旱情逐年突出的现象,洱源县结合县情实际,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1亿元修建了三岔河水库,现已下闸蓄水190万立方米;投资2622.5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7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1万亩;投资2.84亿元,实施了山区“五小水利”、中小河流整治、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等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解决了10.4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积极向上申报茈碧湖水库扩建、绿茵塘水库扩建、凤羽河水库兴建、草海子水库拟建等水源工程。
三是抢抓机遇,加大蓄水。抓住有效降水时段,对河道、沟渠等地表地下水采取拦、蓄、引、提、抽等方式增加蓄水,截止2011年9月27日,茈碧湖水库水位达2055.19米,蓄水8097.5万立方米,海西海水库水位达2126.42米,蓄水3818.4万立方米。10座小(二)水库可用蓄水量63万立方米。水窖4862个共蓄水7.8万立方米,能基本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对21口机钻井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其抗旱救灾的作用。
四是提前谋划,做好秋种。树立大春损失小春补的思想,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快”字,狠抓一个“实”字,提前谋划以秋收秋种秋管为重点的冬季农业生产。县农业、工商、公安、质监、卫生等部门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强化了种子备案登记和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了坑农、害农行为,确保了农资安全,为晚秋种植提供了保障。
五是加强监测,掌握旱情。各镇乡、县级各部门都加强了值班值守,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干部职工在岗在位,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县农业、水利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分驻9个镇乡,切实加强对各村组农作物受灾情况、人畜饮水情况、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情况等信息的收集,指导和帮助镇乡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同时,各级抗旱救灾指挥部坚持旱情一天一收集、一周一分析制度,及时掌握旱情动态,研究工作措施。(县政办 许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