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 增强活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20 19:44:27 点击率:160
强基固本 增强活力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洱源县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近年来,洱源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把洱源经济搞上去,把洱海源头保护好,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发展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全县15个党委,108个党总支,760个党支部,11800多名党员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等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已成为全县共产党员和28万各族人民的目标追求和自觉行动,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抓共促的良好态势。2008年7月以来,洱源县先后被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州生态文明试点县,被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试点县。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抓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牢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通过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牢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 “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科学理念,提高了对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抓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了“保护洱海使命光荣,发展洱源责任重大”的思想共识。
(二)抓主题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载体。深入开展以“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县”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以“增强创新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为主题的“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开展好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科学发展,促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掀起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为主题的创先争优热潮。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按照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的总体目标,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抓党建促发展,全县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抓环境保护、产业调优、项目建设、民生改善、作风转变和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进一步明确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争当国家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争当生态旅游发展领跑者、争当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的“四个争当”创先争优目标。在广大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当带头致富能手、争当绿色家庭标兵、争当爱护环境卫士、争当岗位技能好手、争当敬业奉献先锋、争当团结和谐模范的“六争当”活动和“星级”党员评比活动。认真实施共产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共产党员文明示范工程、共产党员爱民帮扶工程和共产党员责任承诺工程“四项工程”。全县各级各部门定期不定期深入90个村(居)委会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下乡活动,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五比五创”活动,以党内的创先争优带动各行各业的创先争优,推动全社会的创先争优。实施了一批惠民工程和重点项目,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创先争优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抓活动场所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阵地。全面完成88个行政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实现了活动场所覆盖全部行政村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向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党支部延伸,2010年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建设村民小组和自然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场所28个,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建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9个县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扎实推进“白州党建示范走廊”建设工作。工作中,力求活动场所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满足于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实际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切实做到了阵地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党组织开展活动时,注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活动场所宣传发动群众的中心阵地作用。
(四)抓党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围绕“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战略目标,突出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主题,不断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机制,积极举办各种理论、实用技术培训班。坚持在全县9个镇乡开展“农村党员巡回培训”工作,对90个村(居)委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专题培训,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送入千家万户。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县级电视媒体上开办了《党建之窗》栏目,定期播放《云南党员电教》、《大理党员电教》等教材,摄制了《洱海源头党旗红》、《汗水结露润山川》、《力量,在党旗下凝聚》等多部富有时代特点,能充分展示新时期基层党员精神风貌的电教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宣传教育,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及时、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
(五)抓干部队伍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干部调整配备和人才引进工作。树立起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科学合理调配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把政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力度,提高选拔任用工作质量,构建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着力加大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和完善人才信息库,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强化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建立起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作风踏实、结构合理,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提供了保障。
(六)抓党风廉政建设,为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提供纪律保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稳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新途径新方法。推行公务用车标识,实行新提拔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廉政考试、廉政承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作出廉政承诺,带头讲授廉政党课,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争做廉洁自律的标兵,勤政廉政的楷模。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认真传达学习贯彻省纪委“6·23”和“8·7”专案案情通报会精神,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传达通报专案查处情况,利用典型案件深入剖析,总结教训,引以为戒。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及重点部门的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纪律保证。
(文章来源:县委组织部组织股调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