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开展六项活动深入推进“四群”教育
作者:县委“四群”办 发布时间:2012-02-13 08:32:22 点击率:117
洱源县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结合实际、细化措施、精心组织,开展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创先争优深化、公开接访、畅通民情等六项活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深化“四群”教育。
一是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在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的过程中,各级干部围绕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任务开展服务承诺活动,以为群众办具体实事,解决具体困难为主要承诺内容,制作承诺书,明确承诺人、承诺事项、保障措施、履诺时限等,并在党务公开栏上开辟党员承诺专栏,承诺事项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诺情况定期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农村党员参与承诺11257个,承诺办实事14859件,已公开承诺情况12959个,已履诺10890个,为民办实事9329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29条,整改、落实建议意见2963条。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县级领导挂乡包村联户、科级干部挂村包组联户、全体党员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现了百分之百干部联系群众、百分之百群众有干部联系的全覆盖。全面实施爱民帮扶工程,积极开展“1+1”、“一对一”、“1+X”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各级干部带项目、机关部门带资金、党员干部带技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到挂钩村(社区)走访慰问村民小组525个,部门挂钩联户1285户,干部结对联户1617户,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164项,走访慰问群众1526户,发放慰问钱物26.39万元,为挂钩村(社区)协调落实项目8个,涉及资金651.5万元。
三是开展志愿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结合部门和自身实际,积极参加扶贫、支教、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希望工程等活动,真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县农业局实施“延伸一公里,服务千万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进村入户,深入到凤羽、乔后等乡镇对油菜、核桃等作物进行科技指导;县医院以“关爱身体,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利用春节、街天上街开展义诊活动;镇乡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采取干部、党员“联帮带”活动,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活动开展以来,送科技、文化、卫生等下乡1031次,有7656名党员参与,累计服务群众95274人次,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增收难、饮水难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四是开展创先争优深化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落实“挂牌上岗”、“先锋岗”、“示范窗口”、“责任区”和办事公开、服务承诺、首问首办责任制,转变工作作风、拓宽服务功能、严格依法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五是开展公开接访活动。全县各级各部门通过设立公开接访日,定期接待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并努力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县级各部门每月、各镇乡每周固定安排1个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日,并制定接访日程表,在门户网站、基层党建网、公示栏进行公示,以便群众合理安排时间,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接访187次,解决实际问题32件。通过开展公开接访活动,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开展畅通民情活动。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开通电子邮箱、网上信访平台、民情电话、领导信箱、微博等多种方式,开展畅通民情活动。在90个行政村(社区)设置群众提问、干部解答、社会评价3个栏目的畅通民情“回音壁”。自活动开展以来,群众通过提问栏、电子邮箱等方式反应对支农惠农政策、民生等热点问题的疑问和意见建议,驻村的领导干部及时回复,接受社会评价,系牢了干群关系“连心结”。(县委“四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