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三位一体”奏响抗旱保春耕生产曲
作者:张智珍 发布时间:2012-04-20 10:55:49 点击率:104
时下,洱源县境内田间块头放线、打塘、开沟、铺肥盖膜、播种、农机轰呜,锄头翻飞,放眼望去,整整齐齐,错落有致,到处都有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并肩忙绿的身影。虽然遭受三年连旱,但广大农民春耕备耕的热情不消减,农技推广、高产创建、农机耕整“三位一体”已成为洱源农业增产的重要源泉。
在凤羽庄上村千亩水改旱示范区内参与农民群众打塘、播种、覆膜的县农技中心农艺师刘少刚介绍说“自入春以来,洱源百名科技指导员一直在田间地头抓春耕备耕工作,针对旱情和生产实际,科学谋划,以水布局,积极组织调动抗旱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还送“春耕大礼包”,“大礼包“里有当前春耕田管措施、主推品种种植技术手册、明白纸等资料,还为群众无偿提供了水稻、玉米良种1.58万公斤、控释BB肥3.4万公斤、发放科技资料6000余份”。目前,洱源1.12万亩水稻薄膜育秧任务全面完成,已转入以大蒜收挖上市、早熟作物收割和水改旱种植玉米及其它科技增粮措施为主的春耕生产,通过薄膜育秧、塑盘育苗、提早水改旱,短时间内改变了抗旱的局面。
望着洱源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整整齐齐地撒落着一道道白石灰,白米村委会主任杨跃伟说“这是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划出玉米种植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地膜覆盖,通过技术推广,合理密植,预计示范片玉米平均单产将达750公斤以上”。在现场指导的县农技中心主任赵汉介绍说“今年全县计划种植粮食作物面积59万亩,其中大春种植面积任务是31万亩,要完成全年粮食产量17.15万吨的计划任务,就必须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科学种植创建高产将为完成稳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洱源县采取县、镇乡、村“三级书记”抓春耕,科技人员包片驻点抓指导,定人、定点、定职责、定奖惩,开展科技赶集,科技讲堂,培训班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205期次,参训人员达3万多人次,助推以高产创建为主要科技措施的春生产工作展开。
不论是走到洱源村庄或是田野,拖拉机、微耕机、农用车在地里、村寨道路上有拉运农家肥,耕整田地不停地忙绿着,春耕备耕生产如序展开。据了解,洱源县充分发挥农机推广职能作用,抽派15名技术骨干,组成三个农机技术服务小分队下乡到村寨,为农民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和机械故障。在春耕备耕生产中,全县组织上阵农业机械3200多台套,举办培训班15期次,培训机手2000多人次,维修农机具1500余台,扎实推进抗大旱抓春耕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洱源县农业局 张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