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创新举措巡回培训农村党员
作者:李永辉 发布时间:2012-05-04 16:43:46 点击率:10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试点县的任务目标,4月11日至28日,洱源县组织由县委党校、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等部门教师、干部组成4个培训组,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加快推进洱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巡回方式深入全县9个镇乡共90个村委会和农村社区,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不是党员的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民情信息员、环保协管员、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成员等8000余人进行学习培训,取得了明显实效。
深入调研查民盼。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等部门在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调研,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并结合各村(社区)、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因需制宜,不搞“一锅煮”,县委制定下发了《洱源县2012年农村党员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实施方案》,对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安排,为农村党员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精选课题适民需。为确保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取得实效,培训始终围绕《洱源县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战略目标,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加快推进洱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针对农村党员普遍存在的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确定了《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维护农村稳定,加快洱源发展》两个培训专题,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致富经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主要包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四群”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四民主、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农村维稳相关法律知识,以及泡核桃、华山松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淡水养殖、高产奶牛养殖、蔬菜新品种种植等实用技术和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务工人员服务技能、劳动权益保障等相关知识。
培训入村顺民意。本次培训主要采取巡回培训方式,利用镇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过深入镇(乡)、村巡回授课、现场解答、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其中,《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训专题由县委党校教师讲授,《维护农村稳定,加快洱源发展》培训专题由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讲授,农村实用技术、致富导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观看现代远程教育课件。一是专业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专业性是实效性的保障手段,实效性是专业性的重要支撑。为了使巡回培训取得显著效果,由县委牵头,从县委党校、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等部门中选出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授课能有针对性、实效性,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内容通俗易懂、党员群众易于接受的师资队伍,组成4个培训组,为农村党员巡回培训暨送下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培训与学习相结合。授课人员切实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开展培训工作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掌握基层一手材料,了解社情民意、真知灼见,不仅增长了见识,增加了基层工作经验,而且干工作时更有针对性。针对农村党员、群众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理论水平及学习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深入镇(乡)、村巡回授课、现场解答、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凤羽镇源胜村党总支部大充支部张瑞喜由衷地说:“以前想学无处学,现在好了,不出村就能得到大规模、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巡回教育培训和送法下乡这种方式我们十分喜欢,希望多组织几次。”三是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理论政策都要到群众中、到基层去“实践”,都要靠基层党员干部“致用”。通过巡回培训,能够使党员干部做到学以致用,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因需制宜的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保障有力解民忧。为加强对农村党员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杨代兴担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李国侯、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文泽、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朝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崔世亮担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和各镇乡党委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的农村党员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农村党员巡回培训暨送法下乡活动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党校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党校干训室主任张秀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业务工作。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和各镇乡党委负责提供车辆保障。各镇乡党委、村党总支负责落实培训地点和人员组织,从而明确了领导主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协调到位、检查指导到位,确保培训工作不走过场,落到实处。针对镇村资金困难的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年初全县共下拨180万元,安排了每个村(社区)2万元的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农村党员的培训经费在党建专项经费中列支,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严格培训管理,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和请销假制度,严明课堂纪律,
通过制度促规范,实现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培养党员良好的学风。并把培训成果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年终党建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和授课教师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促使授课教师和各村党总支负责人做到管理到位、监督到位和服务到位,真正使农村党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李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