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委党校五十年发展硕果累累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16 11:13:04 点击率:153
洱源县委党校五十年发展硕果累累
9月9日,中共洱源县委党校召开建校50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50年来党校的办学经验和成就,探讨展望新时期党校的改革和发展。县委副书记杨代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杨文泽,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郑和书及县级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求真务实 成绩斐然
县委党校成立于1961年10月,当时校址设在茈碧湖镇果胜村委会历头村,后历经多次搬迁,2008年迁入宁湖小学旧址办学,目前有教职工11人,设有一个党支部,一个基层工会委员会,一个妇女小组。建校50年来,县委党校紧紧围绕全党和全县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加强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基层干部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共培训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18977人(次),培训各类专业人员7741人(次)。从1988年开办函授学历教育以来,至2009年底,共有783名学员获得了党校系统学历教育文凭。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1995年被州委组织部、州干教委、州委党校评为党校系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1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评为全省党校系统首次“创优争先”活动先进集体,同年8月,被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评为全省党校后勤先进集体。1998年4月,被大理州人事局认定为“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1991年和2000年分别被县直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先后有5人(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与时俱进 创先争优
2010年以来,县委党校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共洱源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与时俱进,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提出了把党校办成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培训农村党员的流动式农村党校的新思路,定位了基层党校的办学方向。
2010年6月10日至8月12日,对全县88个村委会、2个社区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勤廉信息监督员进行了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参训人数8518人。省州媒体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并在《大理调研》第51期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专题介绍。安排骨干教师积极配合县人民政府、县公安局党委、县经贸局党委、县直机关党委、团县委等部门对其干部职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形势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党的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今年,在认真总结上年巡回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洱源县2011年农村党员巡回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7月3日至年8月3日,对全县88个村委会、2个社区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廉情信息员、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成员进行了教育培训,参训人数8016人。同时安排骨干教师积极配合县政法委、财政局、卫生局、一中、县网络公司、洱宝公司、骏马集团等部门对其党员干部职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形势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党的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服务中心 创新工作
建校以来,县委党校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先后派出50余人次参加农村工作队、农村“增百致富”工作队、整党工作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村建”工作队,以及“三秋”、换届、春耕、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部门挂钩包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工作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县委党校在承担培养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担负着研究社会经济重大问题的使命。多年以来,县委党校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就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共有15名干部职工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调研理论文章32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委党校将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扎实抓好工作。一是抓好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继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二是继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培训工作,为我县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抓实调研工作,积极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四是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