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百千万”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显成效
作者:杨品高 发布时间:2013-08-27 13:12:42 点击率:43
洱源自2009年以来被列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先后投入了400多万元国家财政补贴资金,遴选百名科技指导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公益服务运行机制,直接挂钩培养千户科技示范户,建立以水稻、玉米、蚕豆、水产、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的万户农户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构建了农科教一体化科技推广公益服务新模式,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特色农业产业转化通道。全县科技入户率达100%、优良种子覆盖率达95%、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达49.4%,实现粮食“九连增”,农村经济收入“九连快”,示范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300多元。
洱源县“百千万”农技推广公益服务模式的建立,集聚了社会各方的力量,找准了农技推广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激发了农技推广部门的活力,在整合农技推广与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的有效连接,构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转化通道,有效地扭转了过去农技人员进村少、入户少和到田间现场指导少的“三少”现状,根本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障碍,提高了科技入户的实际效果。2013年夏粮生产中,在凤羽实施省级2片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生产基地,涉及9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7358户科技示范户,经农技人员选择了63户示范户,进行了实地的理论测产和实产验收,2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生产基地平均单产为197.25公斤,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增14.74公斤,增长8.1%;在茈碧湖畔实施省级万亩蚕豆高产示范生产基地,涉及8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4253户示范户,经农技人员选择22户示范,进行了实地理论测产和实产验收,万亩蚕豆生产基地平均单产为263.5公斤,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增20.5公斤,增长8.4%。
同时,洱源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的技术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县、镇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使主导品种推广和主推技术应用落户农民,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全县2013年实现夏粮总产达4.53万吨、同比增长3%,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1.23%,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367元、增长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