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
作者: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 发布时间:2011-09-02 09:00:22 点击率:138
创先争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许云川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洱源县通过完善思路、创新载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
抓中心促发展,在创先争优中彰显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主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洱源县紧密结合县情,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确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的活动主题和“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洱源、增进民族团结,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要求。强化创先争优意识,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在落实生态文明试点县的发展规划、思路和措施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基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事关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之路,加大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屏障、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家园和生态文化七大体系建设力度,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
抓重点强措施,在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中突出创先争优活动特色。一是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环境保护,在保护洱海源头上创先争优。树立“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抓好洱海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水污染防治、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宣传者、实施者的作用。抓好产业调整,突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创先争优。优化种养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抓好项目建设,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创先争优。抓好民生改善,在构建和谐洱源上创先争优。扎实推进民心工程,提升科技、文化、卫生、教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抓好作风建设,在作表率树形象上创先争优。强化执行力的到位落实,端正执行态度,健全执行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围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争当国家绿色能源建设示范县、争当生态旅游发展领跑者、争当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的“四个争当”目标,创新形式,精心设计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活动载体。围绕“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实施共产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共产党员文明示范工程、共产党员爱民帮扶工程和共产党员责任承诺工程等“四项工程”。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有一个强班子、带一支好队伍、谋一条富民路、办一批惠民事、建一套新机制的“五个一”活动。在广大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当带头致富能手、争当绿色家庭标兵、争当爱护环境卫士、争当岗位技能好手、争当敬业奉献先锋、争当团结和谐模范的“六争当”活动等。三是树立先进典型。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在加强动态管理、统筹分类指导的同时,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学习典型、宣传典型,打造活动亮点,突出洱源特色,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结合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实际,按照打造创先争优示范点的目标要求,开拓工作视野,提高活动标准,在县乡两级党组织中建立27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共创建服务部门示范岗(窗口)575个,建设示范项目135个,打造创先争优推介“窗口”和洱源党建典型。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把创建“绿色家庭”、争做“环境卫士”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在全县评选出10户“绿色家庭”和10名“环境卫士”。
抓落实求实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进程。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勇于实践、勇担重任,在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县的科学实践中争当“六个模范”,推动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全县在抓好洱海保护治理的同时,打造生态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洱海源头保护治理取得较大突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茈碧湖、西湖、海西海等主要湖泊和入洱海河流的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明显削减,水质明显改善。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环保、旅游等建设项目,大丽高速公路洱源段、马鞍山和罗坪山风力发电等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廉租房建设和防汛抗旱项目等民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原载于中央创先争优网2011年3月28日《干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