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五大员”
作者:李源江 发布时间:2015-07-30 10:21:55 点击率: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作为农村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也是为农村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站”、更是为民发展产业的“稳定器”。当前,各级党组织要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主线,作为农村的党员干部要带头走出单位大院,走进农户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下基层,接地气,把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对如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笔者认为,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五大员”:
当好“指导员”。农村党员干部要在谋划发展思路、加强班子建设、培养后备干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实施民生工程等方面,主动走上门,主动问情况,主动当参谋,经常性地帮助基层群众出出主意、提提建议、想想办法,在他们遇到困惑时要勤于和他们谈谈心,在他们遇到难题时要乐于帮他们支支招,在职权范围内要做到敢于表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工作时,党员干部和科技人员要尽量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腿勤”。“嘴勤”就是在讲解技术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向他们讲解。“腿勤”就是多到农户家的田间地头现场诊断,当场提出解决办法。“手勤”是关键技术要亲自操作示范,一直到让农户看懂学会,因此需要有热情服务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只有将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彻底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
当好“宣传员”。对于农村来说,上传下达传达的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目的在于让群众知晓,从而调动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为群众服务。换句话说,农村党员干部就是上级部门与群众信息传递的“宣传员”,如果传达信息的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仅会造成信息的弯曲,更会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会影响工作的结果。因此,对于农村党员干部来说,要当好“宣传员”,发挥好“宣传员”的作用,首先要吃透上情,吃透政策,对各个单位、部门的工作标准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把握住上级传达的精神实质。其次是要充分了解下情,拓宽言路,增强时效观念和效率意识,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减少环节,急事急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最后是要在上传下达中要注意甄别真实的信息,注重上下信息的融合,让“上”了解群众的需求,让“下”掌握政策的动态,努力提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程度。
当好“服务员”。农村党员干部直接面群众,事情千变万化,当好农村党员干部真难,但是要敢于面对,解决事情就会出现苦中带乐。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往往是群众的当务之急,必须做到急事急办。而大事情群众则用点、提、问、说去反映,迫不及待要求解决的现象几乎为零。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能想到群众的“小事”,长远规划“大事”,更应该主动把群众的“小事”办好,把“大事”办实,坚持“群众动动嘴,干部跑跑腿”的工作作风。首先要转化自己的思想,把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农村党员干部就是“服务员”铭记在心,不能做“官老爷”凌驾与群众之上,更不能做老干部就摆资格不办事。其次,要进村入户听民声,深入田间地头,办好群众关心的事情,解决群众急需的难事,只有乐于跑腿,勤于跑腿,才能和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更好地做好服务。比如来说,2013年洱源县炼铁乡发生“3.03”、“4.17”两次地震,民房和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县、乡、村、组干部勇于当好“服务员”,尽心尽力服务灾区群众,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让灾民深切感受到党员干部“想之于民、帮之于民、服务于民”。
当好“调研员”。农村党员干部当好“调研员”,必须摸清村情民意,高度重视该发展什么产业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外地发展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大力度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产业的有效途径。现拿事实来说,洱源县炼铁乡党委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多次邀请专家到高寒山区的纸厂村进行调研,探索出发展山嵛菜发展新路子,采取“内引外联、政府扶持”的方式发展山嵛菜产业,如今山嵛菜面积发展到了2200多亩,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党员干部通过当好“调研员”所取得的结果。当前,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双重历史任务,农村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学经验,认真研究群众的心理,认真学习群众的智慧,认真总结发展新型产业的方法。要发挥调查研究发展产业这个“传家宝”的现代功用,多深入农村调研,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当作增长本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把了解到的实情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把收集到的群众经验创造性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当好“调解员”。农村党员干部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进村入户为民调处纠纷,为构建和谐而努力。落实包案调处责任制。对排查出来的重点矛盾纠纷要落实到户,切实有效地将每起矛盾纠纷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确保矛盾纠纷调处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新机制,结合乡推行为民服务中心、村为民服务员设立的实施,将党员干部和村、组优秀党员、村民小组长作为矛盾纠纷调处员。建立乡、村、组三级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网络,积极进村、入组、入户,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理顺村民情绪,对苗头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早介入、早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到萌芽状态。
总之,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党员干部就要切实履行好“五大员”的职责,还需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方便服务于民。用服务于民来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思路清、方向明、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