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让“太平官”混下去
作者:杨金华 张培勋 发布时间:2014-04-23 08:53:07 点击率:8
民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近日,刘云山同志也指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要把开展活动与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但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信奉:“无过错即不会丢官,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的为官之道。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只享受其“职位”,而不履行其“职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怕苦怕累,贪图安逸。老百姓形容:“要发文件,等待实践;要去实践,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还有的领导干部奉行明哲保身,好人主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遇到困难绕道走,对错误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批评,怕得罪人,怕丢了选票,影响位子。由于工作上得过且过,事业上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但贻误工作,造成一个单位或一个地方经济上长期停滞不前,社会发展缓慢;而且有“无为的太平官,就会有一批无为兵”,领导萎靡不振、安于现状,就会导致整个队伍士气低落,工作毫无生气。这样的干部不但延误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延误着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步伐,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当前,全党上下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整治“四风”,转变作风,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尽职尽责,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做到干一地、兴一地,干一行、兴一行,做到有位有为,以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取信于民,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章立制,再也不能容许那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滥竽充数,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庸庸碌碌,“为官不为”的“太平官”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