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村官”依法治村
作者:尹忠 发布时间:2015-07-02 09:44:59 点击率:115
盛夏,洱海源头山青水净,三营镇郑家庄一派和谐。
国道214线三营段郑家庄进村路口,“全国文明村镇”的标识牌格外醒目,南北两条进村水泥道路平整宽阔,绿化树与太阳能路灯交错分布在路旁,民族团结牌坊静立在村口。走在郑家庄的村道上,见不到稻草、粪堆、垃圾,路旁流淌的河水汩汩作响,树木青翠,静谧和谐笼罩着整个村庄。
“20多年来,村里没有刑事案子,村里老人不打麻将、不赌博。外村人说我们郑家庄真的好,人缘好,品德好。”75岁的郑晓东老人告诉记者,“何书记的好讲不完,最美村官依法治村,家家幸福。我们的村规民约规定得好,管理得好,道路、公园家家爱护、个个打扫,村子才干净整洁。违反法规就要受到惩罚。”
“各民族都是一家,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郑家庄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居村。18年一直任村支书的何国祥,刚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最美村官”,他告诉记者,“郑家庄一家有事百家帮,七个民族一个庄,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爱,得益于依法治村、依法治家、依法治人。”
郑家庄是三营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125户525人,居住着汉、藏、白、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郑家庄经济收入主要以中草药材营销和生猪、乳牛养殖及烤烟、水稻、蚕豆、大麦等农作物种植为主。这里的村民们忙时为农、闲时为商,宗教信仰各异、民族习俗不同,却能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今年春,郑家庄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郑家庄的汉族汉子王洪康说:“何书记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他办事公道,依法治村,大家信服。村里的活动广场、湿地公园等都是大家响应号召,无偿捐出来的,没有不愿意的。”他还说,“村里的文艺队每次演出前,都要先清扫卫生捡垃圾,家家户户清清秀秀。”
“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郑家庄联防队值班室门口写着这样的标语,队员人人都知道。55岁的村民郑文新介绍说,“我心甘情愿巡逻值班联防,村里三户为一组,每晚从村内三户中分别抽出一名青壮年劳力,从当晚七点开始到次日清晨八点,负责对全村的治安进行巡防,每组联防人员负责值班一周。”他说,“村里的郭云科是县档案局副局长,也是联防队员,他有公事不能值班,照样交钱请人代班,村里没有人搞特殊。”
1991年,经过公安部门依法审批和专业培训指导后,郑家庄由每户出一名年轻劳力,三户为组,整村为队,依法挂牌成立了“郑家庄治安联防队”。曾担任过联防队长的段伟林说,“联防队还负责宣传法律法规、了解村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为民排忧解难等问题。治保、调解、普法,抓制度、抓队伍、抓保障,大家心气用劲,村里的治安越来越好。”郑家庄逐步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体系。
“过去,村里冬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现在家家盖新房,生活好了,人的法治意识也增强了。”何国祥介绍说,“依法依规、不搞特殊、同心协力、团结发展,郑家庄人一直都在为之奋斗。”
他的家里,悬挂着村民们自愿捐赠的一块“润泽桑梓”的牌匾。记者提及此事,认为这是依法治村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一个标志,何国祥却平静地说,“我做了微不足道的事,在村民的心里却很重,我很感激。”
如今的郑家庄成了如画家园。公园湿地、小桥流水舒适清新,阳光文艺队等文娱活动如火如荼,生态环境优美、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群众安居乐业。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