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走出生态发展新路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5-01-14 14:40:32 点击率:26
近年来,洱源县将入洱海河流水质提升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树牢“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科学理念,全力抓好入洱海水质提升、治理责任落实与监督执法、“两污”设施运作与经营、湿地公园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等各项工作,确保入洱海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完成4座垃圾中转站建设,着力抓好18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0座小型垃圾焚烧炉等项目建设。实施好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项目。加快推进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和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一期工程,重点抓好凤羽河凤羽段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加快推进凤头山印象凤羽生态农业庄园开发项目。建成顺丰有机肥料厂和3座畜禽粪便收集站。抓好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恢复项目和东湖万亩湿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赵家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全面实施鹅墩湿地、大佛村梨园湿地、县城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扎实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重点抓好乡村主干道路旁植树工作,努力实现“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的目标。坚定不移抓好“三清洁”工作,重点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集镇村庄进行集中整治,加强日常保洁及监管工作;认真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确保每个镇乡抓出1个示范村;积极探索成立垃圾清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通过市场化运转来清运垃圾,引入民间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收集处理,促进垃圾再生利用、变废为宝。依法严格环境准入,强化节能降耗措施,继续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扎实抓好重点减排工程的监管,确保入洱海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将入洱海河流水质提升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2333”行动计划,落实洱海保护治理资金7500万元,“两污”治理项目2014年实施18座村落水处理系统已启动实施,4座垃圾中转站建成2座。顺丰有机肥料厂完成投资7000万元。3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建设进展顺利,其中三营收集站已投入使用。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一期)正在进行绿化工作。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快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建成湿地7108亩,正在实施5166亩。东湖湿地恢复建设工程完成租地5256亩,鹅墩湿地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大佛村梨园湿地已开工建设。“三清洁”工作扎实开展,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3条入洱海河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洱源县走出一条适合洱海源头生态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为目标,立足县情,扎实抓好生态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屏障和生态家园等七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