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加快开发绿色能源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4-08-12 15:55:08 点击率:28
近年来,洱源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能源优势,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开发绿色能源,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一批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基地,成绩斐然,迈出了清洁能源开发重要的一步,也掀开了洱源县新能源产业发展崭新的一页。
在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开发项目上,立足“工业富县”战略,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进大唐、华能等企业投资开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技术等新能源,狠抓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着力建成重要能源基地。目前,在该县投资开发风力发电的企业有华能洱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大唐洱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大唐凤羽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电力云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马鞍山、罗坪山等8个风电场,269台风机并网发电,装机容量37.43万千瓦,上网电量12亿度,实现工业总产值5.3亿元、增加值2.3亿元,成为全省第一风电大县。全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08吨标准煤,比2007年下降93.5%。
通过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开发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调整全县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洱源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和农业部授予首批“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另外,该县还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机遇,2014年该县启动总投资4.6亿元的大龙潭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并网电站和总投资3亿元的大佛山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光伏发电建设规模8万千瓦,目前即将启动首期7000千瓦建设项目,已经经州能源局备案,可以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大唐洱源凤羽风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亿元的恩兆山风电场、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华能洱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4.8亿元的石蒲塘风电场、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国电电力云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大理清水朗山风电场、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等在建风电项目加快推进,不断壮大能源规模。加快推进洱源能讯天燃气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日供气量2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满足4万用户及县域工业、汽车供气能力。同时,该县还积极做好投资4.7亿元、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罗风电场,投资4.8亿元、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马厂风电场,投资12亿元的千马山风电场、装机容量13.95万千瓦,投资4亿元、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风华山风电场;投资5亿元、装机容量4.95亿元的风吹岭风电场等的项目产业群前期工作,把洱源建设成为集产业效益、绿色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风电生态产业区。
这些项目的实施,换来的是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们更加美好、洁净的幸福家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调整全县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托风能、太阳能的应用,通过吸引国内外新能源龙头或技术优势企业落户洱源,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县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建成5个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把洱源建成为集产业效益、绿色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风电生态产业区,初步建成以风能、太阳能的应用为基础的洱源新能源产业基地。
不仅仅在风能、太阳能等为主导产业,该县还积极投资14.8亿元规划建设短途纯电动车产业,计划于2015年6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警务巡逻电动车、短途纯电动车、旅游观光电动车三大系列产品,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2万辆电动车、年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润3.4亿元。同时,进一步重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和普及,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技术和产品,适度开发九气台、火焰山、下山口、温水等地的地热资源。加快骨干电网、供配电网和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乡配电网络,促进电力产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电力和配套电网稳定解决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和山区烧柴群众的生产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为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