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一湖一河两江”综合治理见实效
作者:尹忠 发布时间:2015-10-28 14:45:21 点击率:64
近年来,我县切实强化入洱海河流治理工作,创新方法举措、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创新投入运行机制,强化监督、从严治理,想方设法提升洱海入湖河流水质,西湖、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一湖一河两江”综合治理初见实效。
西湖是洱海的重要补给水源湖泊之一。为进一步改善提升西湖水质,今年6月,洱源县成立了西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及指挥部,抽调县、镇(乡)、村组干部103名,计划用3—6个月的时间开展西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实施恢复西湖水域、奶牛规模集中养殖、生态农业种植示范、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环境综合执法宣教五大工程,截止目前,建成240个污水收集罐并运行,收集处理污水1600多方;没收地笼502个、挂网24张、鱼笼30个、电鱼器3套;下发整改通知9份,对7起违法案件进行了行政处罚;签订征地协议144户;已有332头奶牛迁出西湖区域养殖,其中,海塘村实现了整村迁养。
弥苴河水系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年平均入洱海水量约4.8亿立方米,径流面积约1024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右所、邓川坝防洪和灌溉任务,弥苴河大部分河床高于两岸农田房屋,素有“小黄河”之称。通过近年来不断加大河道生态治理力度,弥苴河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对弥苴河下山口至大理市大凤路交界段进行治理。2011年投资1865万元,对该河段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合计治理长度13.2千米,工程已于2012年3月20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对弥苴河水系海尾河段进行治理。2011年、2013年共投资2100万元,对该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合计治理长度5.6千米,项目的实施确保了茈碧湖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改善了下游灌溉面积5万亩,有效提升了水质,保护了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美化了县城城市景观;对弥苴河水系凤羽河段进行治理。该段主河道总长33千米,基本为天然河道,其中悬河段长8.5千米,堤单岸险,防洪能力脆弱。2014年投资2663万元,对该河段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共治理长度13千米,通过该河段的综合治理,有效保护5.8万人的生产生活安全,改善3.8万亩农田灌溉条件。
永安江北起下山口,南至上关镇白马村入洱海,全长18.35千米,径流面积约110.25平方公里,分为新永安江和老永安江,永安江年入洱海水量约0.43亿立方,是洱海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同时永安江也是进入洱海水源控制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对永安江的综合治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截留和净化入洱海的污染负荷,从根本上达到保护洱海的目的。目前,已向州水务局上报永安江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规划。
罗时江河道总长14.29千米,其中洱源段长6千米,该河道也是洱海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入洱海水量约0.65亿立方米。目前,已投入资金60万元,开展罗时江河道综合整治,疏挖河道1600米,清理淤泥9750方,清运垃圾8.3吨,全面清退被侵占的河堤,恢复生态河道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