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倾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作者:闻伟泉 发布时间:2012-03-09 08:27:58 点击率:53
洱源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大解放、大开放的新思维,以战略的思维和世界的眼光审视洱源的发展,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省委“两强一堡”战略和大理打造“1+6”滇西中心城市的重大发展机遇,着力实施“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洱海源头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 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洱水西源第一流,川名沃野稻先秋。”洱海之源,景美俗淳、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洱源县境内河流入湖水量约占洱海常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洱海保护,洱源是重点。,洱源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洱海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着力实施打造一个高地:大力开展截污治污、环境整治、湿地保护、生态屏障建设,让洱源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产品更生态,提高内在竞争力,使洱源成为生态环保的代名词,打造全省、全国的生态高地。着力建好两个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基地;不断改善软硬环境,吸引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在洱源投资新建各种商务会馆、教育场所、培训机构,建成国内知名的教育培训基地。着力发挥三大优势:充分发挥位于洱海源头、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优势,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金旅游线中部和214国道、大丽高速公路、平甸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育四大产业:抓好以风电为重点的新型能源开发,以钛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以蝶泉乳业、邓川拖拉机装配厂、乔后盐矿等为重点的传统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培育发展生态工业。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观光农业,走优质高效之路,培育发展生态农业。抓好温泉资源开发、旅游小镇建设、民族文化挖掘、旅游项目招商,培育温泉康体、湿地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把洱源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抓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保护、开发优秀民族文化,引进、承接高端产业文化,创建影视拍摄、文化创意基地,最大限度释放文化发展活力,培育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洱源县走出了一条适合洱海源头生态的经济发展之路,生态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屏障和生态家园等七大体系建设成效喜人,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洱源县先后被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确定为云南省唯一的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洱源西湖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云南省第二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1.45亿元,同比增长14.09%,一产、二产、三产分别为11.26亿元、10.43亿元、9.76亿元,同比增长8.13%、23.44%和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31 :32调整为36:33:31。财政总收入达21608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656万元,同比增长2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0元,同比增长6.4%。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16亿元,同比增长32.9%。
柳屿晴沙飞白鹭,碧水蓝天绘新景。洱源——一个唯美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生态家园,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港湾,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繁荣、人居环境舒适、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必将呈现在洱海源头!(闻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