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力推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王世秀 发布时间:2014-07-29 14:12:52 点击率:22
近年来,我县以洱海保护治理及“2333”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为契机,有序地推进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
百村两污治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县洱海流域百村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工程,2013年已实施17个自然村;2014年计划实施18个自然村,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洱海流域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建设项目正在实施的4座垃圾中转站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901万元,大庄垃圾中转站已投入运营。年内实施的5座正进行施工图审查及预算前置审计工作。
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湿地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13152万元,建成湿地7108亩。正在实施建设面积5166亩的恢复东湖湿地、建设面积659.86亩的鹅墩湿地和建设面积160.27亩的大佛村梨园湿地。恢复东湖湿地建设项目到位资金4539万元,正进行设计优化、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鹅墩湿地已完成设计、预算、地质勘查等前期工作;大佛村梨园湿地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施工图纸设计及预算等前期工作,正进行招投标工作。
“亿方清水入湖”工程有序实施。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总投资1.13亿元,建设有机肥料厂1座及三营、凤羽、右所3座畜禽粪便收集站。目前,有机肥料厂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厂房基础工程建设,三营禽粪便收集站已投入运营,右所和凤羽禽粪便收集站建设顺利推进,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现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了清源洞生态节水点绿化工程、路面基础和管理房基础开挖、白石江生态修复工程原生沙卵土5000方清挖,修复河堤1000米,现正进行绿化工作。
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顺利完成。今年我县投入530万元,在右所镇和三营镇创建了1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计划生产0.65万吨绿色水稻,辐射带动10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目前万亩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放优质商品有机肥2000多吨、农家肥15000多吨,完成水稻栽种1.03万亩,苗情长势较好,已进入中耕管理期。
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实施。西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投入120万元,清退围湖造田户34户,恢复湖面18.45亩、打通8个水路通道、清除地笼2300条,修复西湖湖滨带350米,清除西湖周边死角垃圾402车,打涝湖面漂浮物、垃圾等杂物810车。弥苴河综合治理工程投入资金1865万元,完成治理河道13.2千米,完成土方量20多万立方米,完成石头量5万立方米,加固堤防76处、4.424千米,新建堤防8.783千米、涵闸4个、齿坎12道、便民取水台20个,建成垃圾箱169个,拆除便厕89个,推广生态旱厕100个。罗时江河道疏挖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疏挖河道1600米,清理淤泥9750方,清运垃圾8.3吨。
“三清洁”工作深入开展。“三清洁”工作全县已投入资金307.5万元。在各级媒体上刊播新闻信息150多条,制作并张贴、悬挂宣传标语516条,出黑板报、墙报330多期,成立洱海保护宣读团,组织开展了93场次宣讲活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8500多份,制作责任公示牌720多块,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2217条,组织了环保志愿服务队287个,共投入37.1万人次参与到集镇村庄、河流湖泊、交通沿线等集中整治活动中,出动垃圾清运车1686车次,累计清运垃圾51300多吨,清除粪堆9583堆,整治重点公共场所及卫生死角1617处,河道清淤、打捞漂浮物935.7吨,疏挖河道774.5千米,清洁水域面积达32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洱海源头生产生活环境,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