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三措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显实效
作者:尹忠 发布时间:2015-10-28 14:47:37 点击率:93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创新方法举措、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创新投入运行机制,强化监督、从严治理,切实提升洱海入湖河流水质。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大力推广杀虫灯、生物农药、有色板防虫、性诱剂等使用技术,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套种混种面积15.1万亩,实施绿色生物防控技术20.4万亩,大量减少农药施用。从2006年起,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现了施肥利用率提高3~5%,全县年均少施化肥2500多吨,今年,全县实施测土配方40万亩。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蚕豆种植面积,压缩大蒜种植面积,全县早熟大蒜从2007年的7.18万亩压缩到3.4万亩,蚕豆面积从2007年的7.31万亩扩大到10.0万亩。大力发展蓝莓、车厘子、红雪梨、食用玫瑰产业及果树下间套中草药材,逐步代替高肥耗作物种植,实现区域布局和空间布局。截止目前,全县的55303亩果蔬产地、28728.2亩粮油产地、2402.4亩水产品产地已全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累计完成认定面积86.4万亩。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建成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3个,规模化养猪场39个,计划到2017年建成5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53个,使规模化养殖程度占流域镇乡养殖量的40%以上。
加快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综合示范建设。在去年创建10031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10万亩蚕豆、10万亩水稻、3万亩早熟大蒜、1万亩双低油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在右所、邓川、三营和牛街等镇乡15个村委会196个村民小组1.26万农户创建3.1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样板。日前,整个基地苗情长势良好,中耕管理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