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作者: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5-03-24 14:38:58 点击率:80
近年来,洱源县始终把源头保护治理放在关乎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先后实施了洱海流域“三退三还”、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和生态文明“七大体系”建设,启动实施“百村两污治理、万亩湿地建设、亿方清水入湖”三大类重点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健全了县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体系和流域保护管理机构,将县环保局局长高配为副处级,并配齐流域镇乡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和专职领导,整合各方执法力量,成立洱源县洱海流域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二是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制定了《洱源县洱海保护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把洱海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与实施“2333”工程治理有机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全县共召开动员会、党员会、户长会等908场次,成立洱海保护宣讲团并组织开展了93场次宣讲活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8.65万份,组织发动干部群众118万人次,清运垃圾5.75万吨,建立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五级联动长效机制,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生态补偿方式不断创新,与大理市签订了洱海保护治理结对共建协议,大理市每年给予的1500万元的生态补偿金全部专项用于截污治污和湿地建设。
三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万亩湿地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全县累计恢复建成湿地7200亩。2014年实施的邓北桥Ⅲ期湿地、永安湿地、大树营湿地建设工程顺利推进。茈碧湖西岸环湖湿地正开展租地和项目启动等前期工作。2013年实施的17个自然村村落污水收集系统已通过县级验收并投入试运行。2014年实施的18个村已开工建设。洱海流域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建设工程顺利推进,茈碧湖镇大庄中转站和凤羽镇中转站试运行。牛街、三营2座中转站进入扫尾。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加快实施。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项目扎实推进,年内实现收集清运畜禽粪便5万吨。去年罗时江和永安江劣Ⅴ类水质同比减少2个月,弥苴河Ⅳ类以上水质同比增加4个月,弥苴河水质出现Ⅲ类1个月,永安江水质出现Ⅲ类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