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多措并举学习落实“插甸经验”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5 15:49:47 点击率:79
本报讯(通讯员 李建兰 马玉芳 宋庆娟)大理市紧紧围绕幸福大理建设这一主题,采取增点扩面、深入调研、破解难题等措施,认真学习落实“插甸经验”,扎实推进“四群”教育活动。
增点扩面,消除工作“空白点”。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四级民情”责任制和“1 +X”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广泛推行“七个一”工作法。在农村,普遍建立了以市、乡(镇)、村、村民小组班子为责任人的民情责任区;在社区,全面实行市级领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镇(办事处)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挂社区包小区联居民”制度,建立了镇(办事处)、社区、居民小区(楼院)、居民家庭四级“网格化”民情责任区,实现干部直接联系困难居民、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三个全覆盖。活动开展以来,全市88个部门单位、11个乡(镇)机关与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142对,6330名干部共结对联系群众61331户,发放“民情联系卡”4.3万张,建立民情台账2120册。
深入调研,找准工作“切入点”。认真落实“挂村包组联户”要求,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意见征询会和开展民情体验、入户走访等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社情民意,深入分析制约因素和根源。全市共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意调查会942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82条。
破解难题,切实种好“责任田”。各级各部门始终把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四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市委办建立挂钩联系村(社区)项目化帮扶制度,明确了27项帮扶工作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将工作项目化、数字化;市委编办积极推行上学就业困难必帮、生病住院必帮、受灾遇困必帮、花卉养殖必帮、发展经济必帮“五帮”措施,帮助挂钩村解决实际困难;市环保局针对双廊“井喷”式旅游发展实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帮助挂钩联系村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市水务局筹措资金15万元,帮助大城村启动自来水安饮工程。
建设幸福大理,助推步入“快车道”。始终把幸福大理建设作为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深入开展平安大理创建、法治大理创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努力形成保民生、谋幸福、促跨越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以“执行力提升年”为契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设。广泛开展“五引导五争做”活动,使“四群”教育过程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增强幸福感的过程。(来源:大理日报2012后9月25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