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精神高地 奏响时代强音——学习彭燕同志的先进事迹
作者:李世明 田修思 发布时间:2011-08-31 09:02:39 点击率:141
坚守精神高地 奏响时代强音
——学习彭燕同志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1年06月16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李世明 田修思
西藏那曲军分区门诊所护师彭燕,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那曲工作。12年来,她扎根雪域高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忠实履行一名军人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为促进藏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官兵要向彭燕同志学习,大力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忠实履行使命。
一、学习彭燕同志矢志高原、永不言弃的崇高品格
一个共产党员,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在各种腐朽思想侵蚀和名利困扰面前矢志不渝,从容淡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彭燕同志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始终坚守在“生命禁区”,模范践行一个共产党员、一名革命军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庄严承诺。
彭燕同志的父亲是一位在西藏工作了35年的老军医。作为“老西藏”的后代,她从小就了解西藏的艰苦,深知长期在“生命禁区”工作对人体机能的严重损害。但大学毕业时,她毅然选择到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那曲工作,因为从向党旗宣誓的那天起,她就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党员,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最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从此,她把“扎根雪域高原,书写无悔人生”作为奋斗目标。12年来,她不忘入党誓言、不忘传承“老西藏精神”、不忘肩负的神圣使命,以爱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坚守雪域高原。特别是在被称为“藏北军营三朵雪莲”的另外两名年轻同事因患高原病相继去世后,她在身患严重心肌缺血、风湿性关节炎等高原疾病的情况下,顶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14次放弃调离机会,一如既往地守在藏北高原。每次面对抉择,她考虑更多的是高原官兵和群众的身体健康,想到更多的是官兵来队家属需要她、藏族女同胞们需要她。正如她常说的:“西藏军人站的地方最高,离天堂最近,生命最脆弱,也最能读懂生命的意义。”
坚守源于坚定,奉献来自崇高。学习彭燕同志,首先就要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大力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矢志不渝忠诚党的事业。尤其要强化军魂意识,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铸魂励志,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分清重大是非界限,切实铸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决防止和克服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做到躬身实践,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贯穿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到具体行动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摆假姿态,不喊空口号,以实际行动坚守精神高地、践行庄严承诺。
二、学习彭燕同志宁舍青春、不弃岗位的敬业精神
真正的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彭燕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重于泰山”。那曲军分区全年冰冻期长达250天以上,90%以上的官兵不同程度患有高原病。作为医护人员,她每次巡诊都要翻几座雪山,过几条冰河,往往是“基层部队走一遭,鬼门关里过几回”。但每次彭燕同志都主动参加、倾心付出,先后与同事一道帮助3000余人次官兵解除病患,使分区连续7年没有一位官兵因高原病病故。12年来,她足迹踏遍那曲10县1区,曾被风雪困在海拔5000多米的牛头山上长达18小时,患上类风湿,手脚关节全部变形;曾被10级狂风推下12米深的沟谷,全身多处摔伤;曾多次掉进冰窟窿,致踝关节4次脱臼,先后1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她始终无怨无悔。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她还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藏区和谐作为神圣使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践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在当地藏、蒙、回、汉等各族群众中传播党的温暖。真情换真爱,真心换民心。牧民发自内心地喜爱她、尊重她,有的把她的照片供在自家神龛上每日祈祷。
彭燕同志的事迹启示我们: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辉煌的瞬间,更在于日积月累的执著和奉献。学习彭燕同志,就要学习她视使命高于生命、职责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我们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浮躁、浮夸、浮华之风,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及“两不怕精神”、“老西藏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一心一意谋打赢、聚精会神练打赢,努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素质能力。学习彭燕同志,就要学习她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我们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发挥我军“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宣传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增强党和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彭燕同志,就要学习她牢记职责、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坚持一言一行都能见责任、见担当,以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工作尽力,对事业尽心,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卓有成效地履行自己肩负的使命。
三、学习彭燕同志艰苦不言苦、苦中有作为的奉献精神
党的事业光荣而艰巨,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那曲平均海拔高达4500多米,氧含量不到内地一半,医学检测,即便静止不动心脏负荷也相当于在内地负重20公斤行走。12年来,彭燕同志始终以“艰苦不言苦”和“苦中有作为”的奉献精神续写着“老西藏精神”的崭新篇章。为提高高寒缺氧条件下的特殊护理技能,她在工作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提高医务水平上。她广泛涉猎高原病知识,阅读书籍20余本,作读书笔记40万字,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还进修心电图操作,自学心理学,在自己身上学针灸,所学所能远远超过一名护士的职业所需;她先后探索出15项高原实用护理技术,总结出17条高原护理经验,填补了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医护空白;她注重改进护理工作,积极做好心理疏导,通过开办心理疏导室,开通心理疏导热线,帮助250余名官兵战胜了恐惧、抑郁和孤独;她积极搞好传帮带,先后带出167名卫生员,提高了军分区卫生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保健康、保战斗力的目标,她为官兵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深入训练场与官兵一道反复实验论证,为军分区科学施训提出合理建议。12年来,在正常接诊之余,她义务巡诊2万5千余人次,在藏北风雪中行程相当于两个“长征”,挽救危重病人近百人。
彭燕同志的奋斗精神和不懈追求,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学习彭燕同志,就要像她那样志存高远、奋发向上,无论环境条件多么艰苦恶劣,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始终保持一种革命热情和拼搏精神,面对未知敢于探索,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面对竞争敢于较量,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奋发的锐气、百折不挠的志气、战胜困难的勇气,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我们要努力锻造过硬的能力素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理念,牢固树立学习是政治责任、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学习力是战斗力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努力掌握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时刻准备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强化爱岗敬业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足岗位需求,勤学苦练,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四、学习彭燕同志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凝聚民心团结群众的重要法宝。在利益问题上,彭燕同志始终把感情的砝码倾斜在群众一端。在高原工作12年,她誓死坚守战斗岗位,以柔弱之躯书写守护生命禁区的壮美传奇;12年5万里风雪巡诊路,数次踏进“鬼门关”,她如一朵怒放的雪莲,滋养着高原军民的身心健康;12年4000天边关守望,5种疾病缠身,两次放弃改行,她用美丽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作为党员,她从不顾及个人得失,倾心帮助驻地各族人民,被群众称为“菩萨”。她12年来与家人团聚不足300天,曾以女儿身份为4位孤寡老人送终,资助7名贫困学生考入内地藏族中学,定期看望帮扶那曲福利院的35名孤儿和敬老院的24名孤寡老人。
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不讲个人得失、不计名利地位,怀揣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获得力量。学习彭燕同志,就要像她那样心系群众、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在各项工作中都高度关心群众的利益,全面把握群众的期望要求,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重心放在基层,紧紧依靠基层,把官兵的愿望作为考虑工作的重点,把官兵的要求作为工作决策的依据,把官兵的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方向,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把官兵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官兵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坚决杜绝和防止对官兵漠不关心和侵害官兵利益的事;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始终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不为进退所扰;以平和之心对待荣誉,不为名所累;以淡泊之心对待去留,不为位所困;以知足之心对待生活,不为利所诱;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不为权所惑,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重,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为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和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李世明,成都军区司令员;田修思,成都军区政治委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12/201106/t20110615_87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