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党建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者:张华育 发布时间:2015-03-27 15:31:42 点击率:72
2 月27日,我带着州委和州宗教事务局的嘱托,来到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委会,开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和生活。一个月以来,我牢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宗旨,认真履职、积极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走村串户、民情恳谈等形式,对村情民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经过分析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大松坪村委会大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大松坪村委会位于洱源县东北端,与鹤庆接壤。全村集中居住在3平方公里的一块平整的山地上,海拔2700米。国土面积10.5万亩,深林覆盖率90%以上。全村8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354户,总人口1563人,是一个白族为主的多民族混居的村委会。村党组织类属农村支部,党员40人,设一个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耕地面积2512亩, 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08万元,人均纯收入4562元,占有粮405公斤,属洱源县典型的高寒贫特困村。
这里,海拔较高,农作物生长缓慢,以农、林、牧为主,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村民脱贫致富困难,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很多村民走出大山,外出务工,近几年形成务工经济,一支支懂技术、会经营的建筑施工队迅速成长起来,具统计全村共有包工头50多个,外出务工人员500多人,每年能够给村里带回来600多万的务工工资。务工经济有力推动了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村委会有“三委”班子,即党总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勤廉监督委员会,“三委”班子岗位职责明确,人员配备齐全;每年能坚持做到召开2-3次党员大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支部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全村有小学一所,有教职工 9名,其中特岗教师4名。村委会设卫生所一个,有乡村医生3名。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69户, 60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11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2013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有1516人,缴费比例达97.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人数有1469人,缴费比例达94%;大病补充保险有735人缴费,缴费比例为47%。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三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夯实基础,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全村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村民小组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团结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仍然偏低,发展缺乏“软”支撑。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基础,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村委会具有高中学历,且有一技之长的较少,外出务工主要以从事重体力劳动为主,收入低微;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以粗放型生产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增收困难。 (二)卫生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卫生保健水平不高。全村仅有一个村卫生室,3名乡村医生,卫生室设施简陋,药品品种不齐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求。 (三)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群众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加之,政府投入偏少,导致整个村委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多年来一直交通条件差,尤其是遇到连续雨天,路面更是泥泞难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牛街至大松坪10.743公里乡村公路进行改造,实现路面硬化,改善生存环境是大松坪干部群众多年的心愿和强烈要求。睛通雨阻的情况,经常出现因雨水冲刷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的现象。道路狭窄,农产品流通难,水利条件差,制约本地经济发展。 (四)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该村绝大多数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落后,“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落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分薄弱,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员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等。 (六)农村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滞后。全村委会主要经济作物白芸豆产业在该村委会已经开始慢慢的扩大规模,但至今还未产生太大经济效益。特别是受市场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百姓生活现状。这种单一的产业模式,缺少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深加工龙头企业来支撑,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农民收入极不稳定,收入增长乏力,经济发展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结合近年来大松坪村的发展实际,进一步推进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好新农村示范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转变落后观念,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优势产业,切实做好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工作,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对大松坪村中心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教学条件,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强对输出人员的指导做到管理,做到有序输出与帮带输出相结合,与有关单位协调,对人员进行输出前培训,提高输出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技能素质,并做好输出人员跟踪服务工作,切实壮大我村的劳务经济。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的集约化和科学化水平,切实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大卫生室的资金投入,适当增加乡村医生数量,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和筹资力度,提高广大群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三)认真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广大群众把观念转变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上来,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公益事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抓好上级党委政府惠农支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 (四)结合群“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把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基层组织中来,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积极开展党员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导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五) 借助国家扶贫攻坚重点村建设和全村推进工程的循序实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整活土地流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稳定并提升大白芸豆产业;2、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引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逐渐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3、稳步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六)以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深究矛盾根源,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大松坪村委会,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受高海拔、交通、地理等客观条件所限,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新的起点上,我要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严格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为进一步协助村“两委”做好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力量。(作者系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