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四个突出”给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作者:杨晔 发布时间:2014-09-19 08:35:49 点击率:22
洱源县在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中,坚持服务为导向,以“四个突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有成绩、出得来”,为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教育培训,注重下得去。采取以州级集中培训为主,县级培训作为补充的思路,全面强化岗前教育培训和日常教育培训。岗前培训以党校集中培训、实地观摩为载体,突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实地观摩的实用性,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村官上岗前掌握基层工作技能和农村实用知识,为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日常教育培训立足于村党组织例会学习和“三会一课”的基础上,以“农村党员巡回培训”为载体,在村党组织开展巡回授课,提高大学生村官日常业务水平。同时积极选送大学生村官参加省州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先后选送2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省农村干部学院和全省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学习培训。
突出帮带领路,务求留得住。全面建立镇乡班子成员和驻村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对帮带大学生村官的帮扶制度,实现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构建起帮带责任体系,全县先后为159名大学生村官配备了不同层次“导师”,了解他们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熟悉农村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六有”标准,为大学村官提供基本工作生活条件,按时发放安置费和生活补贴,解除后顾之忧。建立7个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为大学生村官党员互相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探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交流平台。
突出制度建设,力促有成绩。制定《洱源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使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工作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管理机制,镇乡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每半年至少与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1次,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村官规范化管理。突出大学生村官“宣讲员、指导员、调解员、信息员、服务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立足岗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富民产业出谋划策,贯彻党建工作任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突出政策落实,确保出得来。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及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等手续。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定向招聘名额,提高面向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招聘比例。按照省州要求及时向大学生村官提供招聘信息,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有序流动,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成长成才。通过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促进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2008年以来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有122名,占选聘比率总数76%。其中,5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洱源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在2013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3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通过专职专选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